“統一通信市場不只是微軟的市場。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操作系統不單只有微軟,還有Apple,還有Linux等; 而從應用來說,還有Oracle、SAP等; 終端方面,當然微軟有自己的Mobile移動操作系統,但市場上還有其他的很多系統。”思科全球市場總監Richard說。
2006年6月,思科為了進一步完善其基于SONA的統一通信平臺,收購了Audium 和Metreos這兩家軟件公司,而最近又收購了WiMAX廠商Navini,以強化其在統一通信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收購Audium、Metreos,基于他們的 標準創建集成工具,不但使思科統一通信的客戶和合作伙伴能夠迅速地開發定制的通信應用,還可將其完全集成到企業IT基礎設施、企業應用和企業聯系中心之中,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統一通信服務。
除此之外,為了彌補思科在移動終端方面的劣勢,思科也把諾基亞拉到了自己的陣營里面。“諾基亞是GSM/3G領域最好的廠商,思科通過跟它在終端話機上的合作,將思科統一通信的應用延伸到了整個Mobile環境里面。” Richard對這場UC大戰充滿信心。
實際上,從路由器、交換機到彩屏IP電話,思科在統一通信方面的確可以提供“端到端”的產品體系。再加上收購以及合并的成果,思科的IP電話幾乎已經可以和固網、互聯網、衛星、移動等多個網絡連接在一起。“將來,思科似乎只需要和神州數碼這樣的伙伴合作,在IP電話上開發更多的應用接口、加入更多的企業信息,其統一通信的蛋糕就會自然而然地一步步做大。”有人這樣評價思科的如意算盤。
然而,桌面霸主微軟在統一通信方面也不甘示弱,將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與其Exchange Server 2007協同工作,實現了更廣泛的統一通信業務提供。后者作為微軟統一通信產品組合的基礎,通過內置自動總機進行應答和語音傳送呼入,并在單一收件箱中統一語音郵件和電子郵件,從而補充了 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 的語音功能。
在今年5月份,微軟還展示了15部可以與其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和Office Communicator 2007協同工作的手機。除此之外,在剛剛過去的微軟及合作伙伴UC平臺方案發布會上,記者也看到了這位桌面老大的實力: 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獨立軟件供應商、電話與設備制造商等來自各領域的廠商也齊聚發布會現場。在中國,作為微軟的追隨者,包括北電、Avaya、大北歐、Mitel、Dialogic等在內的眾多合作伙伴,都亮出了自己能與微軟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整合的產品。
由此,微軟將通信軟件引向了移動通信領域,并聯合其他應用程序,將電子郵件、即時消息和視頻會議功能統一到了單一平臺。微軟中國公司副總經理張柏舟認為: “未來3~5年內,統一通信的發展必然引導用戶向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軟件平臺上遷移,而微軟就是這一平臺的打造者。”
Raikes調研機構的數據也顯示,3年后,超過1億人能從Outlook、SharePoint 和其他微軟系統應用程序打電話。而該數字超過了目前已配置的企業 VoIP數的兩倍。
思科與微軟之間的較量似乎在統一通信誕生之初便不可避免了,有人說“這越來越像是一場寡頭的游戲,因為ICT界各個領域的大公司都正在向‘統一通信’集合。”
寡頭的游戲?
更多的人不認為這是一場“寡頭游戲”,就連思科和微軟也不這樣認為。為了給這個在誕生之初就具有開放性的市場一片“真心”,各家都打出了“合作才能共贏”的招牌。
顯然統一通信不僅僅屬于微軟和思科。阿爾卡特-朗訊、北電和Avaya這樣的老牌電信廠商對統一通信平臺也有很大的興趣,比如Avaya公司已將 70% 的研發資源投入軟件開發,而為了加大自身在UC領域的優勢,最近又收購了為電信公司制造基于SIP的應用程序服的務器公司Ubiquity,Avaya還在分布式Web服務的基礎上,開發了新產品one-X Portal。
而西門子則從一開始就遵循SOA原則開發了它自己的統一通信平臺。在市場推廣的風格上,這些老牌通信設備廠商也不盡相同,比如阿爾卡特-朗訊就比較低調。在最近一次專訪中,阿爾卡特-朗訊企業解決方案部總裁Tom Burns就表示,阿爾卡特-朗訊在很多大型企業中已經應用了很多UC產品,雖然平時并不怎么宣傳統一通信,其實相關的產品早就有了。
此外,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在轉型的過程中提出的商務領航等業務,也同樣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數據、語音和視頻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而中國網通與國際統一通信廠商Radvision公司達成協議,正在構建國內最大的運營級別的統一通信平臺。由此看來,由于3G未果,固網用戶數量的逐年下滑,固網運營商試圖通過統一通信來擴展其用戶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而這樣一來,有分析人士認為,固網運營商不僅僅是思科、微軟等的企業客戶,更是他們的競爭伙伴。
由此看來,覬覦統一通信市場的又何止一兩家?ICT界的UC大戰局勢已漸清晰: 一類是以微軟、IBM為代表的以軟件見長,從桌面或應用軟件攻入統一通信市場的廠商; 一類是以思科、3Com為代表的,目前風頭正勁的IP廠商; 還有第三類絕對不容小覷的廠商,即以阿爾卡特-朗訊、Avaya、北電為代表的傳統電信設備廠商; 當然還有在中國有著巨大用戶量的固網運營商。他們在整合了傳統語音和IP兩種業務之后,可靠的服務質量將成為其統一通信產品的一大賣點。
計世資訊分析師徐國鴻則認為,綜觀這些UC廠商,基本上都是強調將各種多媒體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集成到同一個IP網絡上加以實現,以達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設備、任何網絡的無縫溝通。區別僅僅在于,不同廠商之間基于自己在產品、技術、解決方案、服務乃至用戶群基礎方面的優勢,在統一通信應用推廣和市場策略上,往往特別突出某個角度或者新領域的性能和效果。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思科等IP廠商更偏重于網絡硬件終端和語音方面; 而以微軟為代表的軟件廠商則由于自身的桌面用戶數目龐大,優勢局限于桌面和辦公軟件上面; 而阿爾卡特-朗訊等老牌電信廠商也是偏重語音方面,對桌面、軟件的理解不夠。“從目前來看,這種局面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實質性的改變。”業內某通信專家如此表示,雖然廠商在各種合作中都宣稱可以兼容其他品牌廠商的產品,但這種開放性目前還只是基于傳輸網絡和交換層面,像他們承諾的“任意溝通”并沒有完全實現。
未來暗礁潛藏
相比各大供應商的熱情,UC熱并未在整個市場上表現出來,中國統一通信市場仍處于啟動期。據記者了解,目前大規模應用沒有到來的首要原因,在于用戶對UC的認知以及UC市場的成熟度。比如,很多用戶認為IP通信比傳統通信昂貴,部署IP將使得原來的傳統電信投資浪費,而且認為在目前復雜的網絡現狀下,部署UC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