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層交換機Catalyst 2948-L3的“STATUS”紅燈告警,單元網絡陷于癱瘓。
一個比較大的網絡系統的設計,分為核心層、分布層和接入層。在某單位的網絡中,分布層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采用兩個三層交換機Catalyst 2948-L3互為冗余備份,以增加系統的可靠性,接入層設備是Catalyst 2924,每個Catalyst 2924采用BVI技術分別與兩個Catalyst2948-L3相聯,這樣的話,整個系統的設計是以可靠性為前提的,可以說非??煽?。但在現實中卻遇到了一個讓技術人員無法解決的故障。
故障現象:①分布層交換機Catalyst 2948-L3的“STATUS”紅燈告警。②同一網段內的PC互PING延遲達到200多毫秒。⑨從Console口查看配置文件,進不去,整個屏幕不停地顯示“BUFFER ERROR”的信息。
故障分析:從①和②兩條信息看,好像是交換機硬件故障,但不可能是兩個交換機同時出現硬件故障。從第③條看,問題好像那么不簡單。
故障排除:讀者可能從第③條故障現象意識到了:網絡受到了大數據量的攻擊!因為出現了大量的“BUFFER ERROR”信息!拔掉分布層交換機Catalyst 2948-L3與接入層交換機 Catalyst 2924的所有連接,Catalyst 2948-L3立即恢復正常。再逐個查找可以看到攻擊網絡的接入層交換機Catalyst 2924的某個端口指示燈“狂閃”,拔掉連接,系統即恢復正常。
(2)硬件防火墻PIX 520故障。
某單位的網絡與公網的聯結采用了PIX 520的硬件防火墻安全技術。PIX 520共有三個區域:外網、內網和DMZ區,具有很強的安全防黑客能力。但在某一天遇到了蓄意的攻擊,致使整個大廈與公網的聯結中斷了兩個小時。
我們知道PIX 520的安全性能,以內網為最高。黑客要想跨越PIX對內部主機進行攻擊,簡直是不可能,因為不會有黑客費那么大的力氣去破解128位的加密算法密碼。但該網絡還是受到了攻擊,這是因為DMZ區主機存在的緣故。2002年中美黑客大戰,采用的就是大數
據量的攻擊,致使白宮網站中斷數小時。
我們知道,PIX的安全性很高,但數據的處理能力遠遠趕不上SWITCH,當遇到來自DMZ區主機的大數據量的攻擊時,PIX就會陷于癱瘓。達到此目的很簡單,黑客只須在DMZ區內的任意一個主機上種下木馬,當夜深人靜時(這是黑客的習慣)輕易破解存在安全漏洞的 WIN NT和UNIX操作系統并獲取管理員密碼,進而控制主機,當他(黑客)高興時就會發動攻擊,因數據處理量太大,PIX會馬上陷于癱瘓。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檢查DMZ區主機,查看是否中了黑客的木馬,不給黑客可乘之機。其次為安全起見,DMZ端口應限速在10Mbit/s,這樣的話即便受到了攻擊,PIX 520也能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