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以“共創·共贏·共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在山西太原盛大開幕。這場匯聚創新洞見與前沿觀點的盛會,聚焦新質轉型,邀請產、學、研各界精英,共同探討技術、生態與管理的“三重創新”成果與經驗。在圍繞產業和生態創新的討論中,瑞士百超集團中國區及亞太區總裁游松博士指出,企業通過推進技術創新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并積極融入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是市場發展與產業升級的大勢所趨。
瑞士百超集團中國區及亞太區總裁游松博士
當下,以人工智能(AI)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引領創新浪潮,加速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作為全球領先的金屬加工企業,瑞士百超集團憑借瑞士企業的創新基因,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從推動產品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到融合材料流與數據流,再到將算法嵌入產線和工廠,百超在創新迭代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這一過程既是市場要求,也是產業召喚。
一方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促使企業不斷創新,開辟新的競爭賽道;另一方面,隨著AI、機器人等創新技術的涌現,企業必須緊跟時代趨勢,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產線和工廠的效率,才能穩固自身在細分領域的地位。
創新不僅代表技術的應用,更代表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的變化,以及生態的演進,這才是技術產生價值的根基所在。基于技術創新,百超成功從設備銷售商轉型為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與客戶建立了更具粘性的合作關系。公司不僅在產品、技術和服務上不斷創新,還在組織架構和新技術應用等多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創新”探索。游松博士指出,百超打通了“市場洞察—研發投入—方案落地”三大關鍵環節,形成閉環并實現良性循環,致力于在整個過程中為客戶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助力客戶與百超共同成長。
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其完善的產業鏈,積極融入生態圈已成為企業在產業與市場變革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百超通過構建供應鏈標準體系、加入高端產業聯盟以及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舉措,在綠色化發展和降本增效等戰略方向上與產業鏈達成高度共識。游松博士談到,百超深度融入產業鏈,協同上游企業開展反向創新,助力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實現本地化;同時與下游企業深度合作,讓下游伙伴早期介入項目規劃,構建戰略伙伴關系,推動全產業鏈價值提升,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
在國際商貿環境快速變化、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百超作為一家全球多點布局的企業,堅持“全球布局、本地深耕”的雙軌機制,同時推行雙品牌運作,促成供應鏈體系與產業鏈伙伴的緊密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企業唯有立足技術創新共建戰略生態,才能助力“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持續扎根,實現從單點創新到全產業鏈價值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