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突發網絡故障,導致微信大部分功能無法正常訪問。隨后,微信團隊正式定位故障方位,稱因市政道路施工導致通信光纜被挖斷。從騰訊方面了解到的消息是,此次被挖斷的光纜位于上海,故障導致30%的微信消息量收發受阻。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故障至少從側面說明微信的數據備份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做好應急方案,修復時間太長。
曾經的海底光纜中斷的發生,導致數以千萬的MSN用戶60余個小時無法正常登陸使用。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因海外海底光纜中斷造成的數據丟失、數據遷移延時,使相關各方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平均每年超過3000萬美元。
IT預算是阻力
事實上,數據中心已成為保障企業信息系統正常工作的重要基礎設施,如何保證數據中心的持續可靠運行,如何應對和有效化解數據集中帶來的風險,已成為企業CTO們愈發關注的重要問題。雖然容災備份一直備受企業關注,但是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公司并沒有對自己的企業IT做好充足的容災準備。
IDG研究服務的調查結果顯示,42%的受調查企業仍沒有部署現代化的容災恢復的解決方案,盡管之前這些企業遭受過數據丟失。這些企業中的多數依然依靠無效的手段流程和磁帶進行備份。不過這種備份方式正在悄然變化。大多數受訪者預期,在未來的18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將用高可用性、自動化系統的系統進行數據備份。這項調查結果也出乎研究者的預料。在開展本次調查中,研究者發現還驚訝的發現,公司曾經遭遇過數據丟失和IT中斷的比率很高。即使系統有系統故障分析和災難恢復測試,但是很多公司并不把這些策略作為優先項目來實施。這項調查結果也說明了企業必須保持警覺,部署消除意外損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實施數據保護。
調查發現,目前企業的磁帶備份是最普遍的數據備份解決方案,有23%的大型企業,48%的中小型企業和27%的微型企業依靠這項技術來進行數據保護。75%的IT管理者表示,他們的災難恢復計劃測試,82%的大型企業平均每年一次完成災難恢復測試。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組織至少一次的數據中斷,而停機時間超過四小時的任何中斷是他們不能接受的,因為IT的中斷可能給生產力帶來67%損失,其中包含27%聲譽損害,而因數據丟失帶來的財務損失不可估量。
因為企業IT預算的減少和容災恢復觀念的驅動,很多企業把數據保護和容災恢復當成企業數據的保險。當今的數據中心,一般都是24*7的不間斷服務。美國桑迪颶風的影響,使得很多企業看到了快速的數據恢復和IT服務的必要性,隨著越來越多地企業因為采用虛擬化的磁帶備份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的巨大,轉向基于磁盤的解決方案。不過專家表示,通過使用高度可用的自動化技術和統一的災難恢復測試,企業可以放心的處理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
容災,IT建設必選項
有研究報告顯示,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的信息系統可能遭遇的各類災難中,發生自然災難的機率僅為3%,而有超過95%的數據丟失是發生在本地站點,其中,47%是硬件級別的故障,還有高達53%的“軟”錯誤引起的災難,如數據誤刪除、系統崩潰、黑客病毒攻擊等。 而在過去5年中,世界上93%的公司擁有丟失過重要數據而造成業務損失的經歷,有72% 的業務沒有可靠的容災計劃,而只有18%的最終用戶的數據得到了可靠保護。也就是說,全球有82%的數據都處于危險之中,一旦損壞將很難再找回。這是非常觸目驚心的一組數字。難道這是因為用戶對于數據保護的認知程度依然不高嗎?
實際上恰恰相反,隨著近年來大環境的影響,使得信息系統的災備建設成為各行業IT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信息系統的價值各類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也為企業容災建設降低了門檻,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數據安全的同時,也對業務連續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真正部署高可用、高效率的數據保護系統的機構和組織卻寥寥無幾。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跟許多企業的IT系統現狀是分不開的。隨著業務的發展,許多企業的數據中心存在不同時間建設的多個IT子系統,異構的系統環境給數據中心用戶帶來了新的困惑:現有的存儲系統是由不同廠商的存儲設備組成的,架構龐大而且十分復雜,加之從數據存儲再到數據容災和應用容災中間涉及的流程太多太龐雜,使得存儲、備份以及容災分步進行的周期過長,對業務壓力過高,實施難度也比較大。是否有一款合適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達到異構環境下的平衡?
而另一部分中小企業,在數據備份系統建設才剛剛起步,對應用系統的容災還處在可望而不可及的階段,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可以一步到位?
中小企業容災備份六問
1. 我們應該使用重復數據刪除還是數據壓縮,或是兩者都用?
都用。重復數據刪除和數據壓縮是相對獨立且可以互補的技術,一起使用可以減少90%以上的數據備份。單獨使用的話,雖然這兩種技術中的任意一種都可以有效的減少磁盤備份,但整體數據縮減戰略是包括重復數據刪除和數據壓縮這兩個方面的。如果你使用數據壓縮技術的可達到2:1的備份數據縮減比例,使用重復數據刪除可達到10:1的備份數據縮減比例,那么總共可減少總數據備份比例達20:1。
2. 基于硬件的數據壓縮好,還是基于軟件的數據壓縮好?
這里需要考慮兩方面,特別是需要考慮數據壓縮處理能力,所以當部署一個基于硬件的解決方案時要考慮到其對備份性能的影響。基于硬件的數據壓縮設備還具有兼容預配置應用程序的優勢,而不需要去購買、安裝、配置及管理那些零碎產品。在尋找數據備份縮減設備時,不要考慮單獨的備份服務器,因為其會增加備份的復雜性,并且增加備份基礎設施的整體成本。一款"全功能"備份數據還原設備需要具有多種解決方案。
3. 磁帶備份系統包括數據壓縮。為什么我們不能在磁盤備份系統中使用硬件壓縮呢?
磁盤壓縮傳統上是基于文件的。硬件壓縮是在數據塊上完成的,而不是在文件上。直到最近,在硬盤上的基于塊的數據壓縮的難題才被攻克。現在數據壓縮備份設備才引入基于硬件的磁盤壓縮。
4. 用于災難備份的遠程服務器備份及異地備份怎么樣?
備份數據壓縮必須解決總部及遠程工作室的備份服務器,并且將備份數據發送到災難恢復(DR)站上。備份應該是單一、持續、集中、方便管理的。
5. 同一數據縮減設備可以用于主數據的備份嗎?
通常情況下,重復數據刪除及壓縮在主數據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的。數據塊上的主存儲重復數據刪除應用于磁盤。Windows和Linux文件系統在數據塊的開頭。這就意味著,主存儲重復數據刪除將始終識別文件中的重復數據塊。此外,在數據庫中或跨數據庫時重復的數據可以被檢測出來。另一方面,備份應用程序建立文件,。tar和。zip文件是等價的,該數據塊不會總以相同的方式排列,因此備份重復數據刪除應用程序比主數據重復數據刪除難做的多。
6. 為什么數據壓縮設備價格變化那么大?
只比較價格是不對的。每TB磁盤備份的成本才應該是測評的標準。并行備份可支持多少?對備份性能的影響有哪些?如果你不清楚這些問題,那么你將會花費更多的資金購買入門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