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云計算的討論持續一段之后,人們似乎真的進入了云計算時代,如今,業務服務管理(BSM)就借助云計算開啟了自身發展的新時代。這樣一個命題確實有些意思,因為BSM首先假定了云計算到來,然后說自己在云計算時代是如何幫助用戶進行業務服務和管理。
云計算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由于其范圍太寬,似乎涵蓋了目前IT業所涉及到的一切:硬件、軟件、中 間件……如果陷入對云計算本身的爭論確實并沒有意義。而如果僅以目前云計算所表現出的種種前兆:虛擬化、SaaS、IaaS、PaaS……拿出其中的一個 細分領域來討論BSM的發展,或許更具現實意義。
虛擬化是通向云計算的必由之路,如今,虛擬化的應用已經相對普遍和成熟,虛擬化帶來了什么呢?設備的充分利用、效 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這些好處可以說是顯而易見,但虛擬機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整個IT架構的復雜度,這樣以來,IT服務管理首先面臨了新的挑戰。過去 很容易發現的IT問題,現在由于大量虛擬化的應用,其問題的判定變得更加復雜。
IT服務管理在這樣一個挑戰下,正在積極探索在新時代下的發展,傳統的專業IT服務管理提供商,如BMC、CA等 都在向虛擬化、云計算轉型,當然,IBM、HP等也不例外。從傳統環境到虛擬化再到云計算,IT服務管理自然需要適應這一變革,但另一方面,IT服務管理 自身也在醞釀著變化。
國際分析機構IDC曾經提出,BSM是ITSM(IT服務管理)的發展和完善,是企業IT系統建設和運維管理發展 的必然趨勢。IDC的邏輯很簡單,IT系統的建設和運維管理從簡這道監控再到服務管理,這些都是局限在IT部門和領域,當IT在企業中不斷深入應用,最終 與業務融合在一起,IT服務管理也就自然而然地發展到了BSM階段。
或許會有人不同意這樣一個分析,沒有關系,不管是ITSM還是BSM,最終他們自身都會不斷發展。同時,整個IT環境也在變化,從虛擬化到云計算。他們還是要面臨自身發展的同時,適應整個IT大環境的發展和變化。
于是,CA干脆修改了公司的名稱,以便向云計算靠攏;BMC則是推出了動態BSM的解決方案,以適應云計算環境; 惠普和IBM同樣也是如此。他們所提及的BSM的新特點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平臺化。這種平臺化不僅體現在對各種管理工具的集成和整合上,同樣體現在對異 構系統的兼容,因為他們都知道,獨立的BSM沒有生存空間。
在跨國企業的帶領下,本土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大談BSM,以及云計算時代的BSM。如果說跨國企業提及云計算時代的BSM有些探索的味道,那么,本土企業則更具炒作成份。
且不說云計算時代的BSM,即便是BSM,本土企業也鮮有實現的。有業內人士指出,許多小的企業還局限于IT服務 管理,甚至只是網絡的監控;而網絡的監控同樣也有區別,有些網絡監控僅僅能夠監測出哪臺服務器出了問題,而并不能具體到哪個接口出了問題,更不用說監控虛 擬機了。事實上,從網絡管理到ITSM是一個臺階,再到BSM又是一個臺階,而如今所說的云計算時代的BSM,也還處于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