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無線局域網?
什么是無線局域網呢?其和原有的有線網路有何不同呢?所謂的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AN / WLAN),是指用戶以電腦透過區域空間的無線網路卡(Wireless Card / PCMCIA卡)結合存取橋接器(Access Point)進行區域無線網路連結,再加上一組無線上網撥接帳號即可上網進行網路資源的利用。簡單地說,無線局域網與一般傳統的乙太網路(Ethernet)的概念并沒有多大的差異,只是,無線局域網將用戶端接取網路的線路傳輸部分轉變成無線傳輸之形式,但是卻具備有線網路缺乏的行動性,然而之所以稱其是局域網,則是因為會受到橋接器與電腦之間距離的遠近限制而影響傳輸范圍,所以必須要在區域范圍之內才可以連上網路。
若與有線網路比較的話,無線局域網的速度還是慢了許多,但無線的便利性等種種優點,相信還是會吸引到許多企業與家庭用戶的使用,整體來看,無線局域網包括下列幾點優勢:
(1) 無線局域網不須要受限于網路可連線端點數之多寡,就可輕松地在無線局域網中增加新的使用者數目;
(2) 使用無線局域網時不必受限于網路線的長短與插槽,節省有線網路布線的人力與物力成本,從此擺脫被網路線糾纏的夢魘;
(3) 相較于時下流行的GPRS手機與PHS手機,無線局域網具有高速寬頻上網的特性,它可提供11 Mbps,約200倍于一般網路撥接器(Modem 56Kbps)的傳輸速度,可滿足使用者對大量的圖檔、影音傳輸之需求;
(4) 對于行動上班族與經常需要離開辦公座位開會的主管人員來說,使用無線局域網就可不用再擔心找不到上網的插槽。此外,透過無線局域網,使用者可以在訊號涵蓋的范圍內自由的移動筆記型電腦等設備,隨時隨地的與網路保持連結;
(5) 除了無”線”可以免去實體網路線布線的困擾之外,另外,在網路發生錯誤的時候,也不用慢慢尋找出損壞的線路,只要檢查訊號發送與接收端的訊號是否正常即可。
由以上無線局域網所具有的種種優點來看,無線局域網不僅可以成為有線局域網的再延伸,更具有相當高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取代有線局域網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方式,改變人們對于網路的使用習慣。
二、 無線局域網市場規模
根據工研究經資中心ITIS計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島內無線局域網的產值為新臺幣39.78億元,臺灣無線局域網設備高居全球市場占有率的第2位,預估2001年產值可向上攀升到新臺幣63.57億元,成長率高達159%,2002年臺灣很有機會登上無線局域網設備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的第1名。在此波無線局域網熱潮所帶動的商機將以硬體設備廠商為主,包括網路卡及橋接器制造商,而島內制造無線局域網設備廠商包括智邦、友訊、智捷、環隆科技、正文、中華電訊、亞旭、亞瑟、南方資訊等,甚至是上、下游廠商也將因此而受惠。
Frost&Sullivan顧問公司估計,2000年亞太無線局域網市場價值8600萬美元,2001年估計還會成長16%,達到1億3400萬美元,2005年更會成長到3億6000萬美元。另一國外知名調查機調IDC則預估,2000年亞太地區無線局域網估計有4500萬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05年市場規模則會成長至3億5000萬美元,復合年成長率為51%。另一方面,在整體無線局域網半導體市場方面,在2000年到2005年的復合年成長率將高達29%,早期將以傳輸速度為11Mbps的802.11b規格產品為主流,但受到傳輸速度的限制,預測在2002年以后將會以達到54Mbps的高速802.11a產品為市場主流。
除了各研究單位公布的數字之外,Microsoft也推估,至2005年時全球將會有超過一億以上的消費者使用802.11x規格的無線局域網,成長速度相當驚人,到時候不僅是notebook可連上網路,就連PDA、Tablet PC等各種工具亦可以上網,隨時隨地取得個人所需的資料。
三、 無線局域網規格標準
為了讓無線局域網技術能夠被廣為使用,這些技術必須要建立一種業界標準,以確保各廠商生產的設備都能具有相容性與穩定性。這些標準是由美國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定的,最早的規格是傳輸速度為2Mbps的IEEE 802.11,于1997年6月所提出,接著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傳輸速度為54Mbps的IEEE 802.11a和傳輸速度為11Mbps的IEEE 802.11b,以下分別介紹無線局域網的主要規格標準。
1、802.11b規格
802.11b又稱為802.11HR(High Rate),其使用2.4GHz的頻段,采用直接序列展頻技術,傳輸資料的傳送速度可達到11Mbps,傳輸距離可遠到100公尺甚至更遠,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無線網路產品使用的標準。
2、802.11a規格
802.11a使用5.2GHz的頻段,采用跳頻展頻技術,傳送資料的傳送速度較快可以達到54Mbps,傳送距離則可支援到50公尺。
由于先前的無線局域網標準---802.11b,其傳輸速度只有11Mbps,無法傳輸聲音與影像等大量資料,故802.11a被認為是下一代無線局域網傳輸的標準,并吸引島內外許多大廠爭相推出相關的無線網路產品,但其市場何時可成熟并廣為消費大眾與企業接受則有待802.11a的橋接器與網路卡價格降低而定,因為目前市面上802.11a規格的網路卡一片約在新臺幣一萬元上下,與802.11b規格的網路卡一片在新臺幣三、四千元就可以購得有一段差距;此外,再以一臺802.11b的橋接器來看,目前市價一般大約1萬元以下即可購得,但是802.11a的橋接器卻要好幾萬,達數倍之高。
未來到底那一個規格會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出線成為主流,則有賴使用者本身的需求而定。以802.11a具備更高頻寬的特性,適用于處理大量資料,如影音資訊的傳遞,或使用人數擴增的公眾無線傳輸服務等當然是最主要的選擇,但是對于一般上網使用者,采用802.11b系統即具備足夠的速度,再加上其大眾化的價格更是吸引人,消費者可依自身的需求與預算來決定應該購買何種商品。
3、HyperLAN規格
相較于美規的802.11a,發展較晚的歐規HyperLAN是由歐洲的歐洲通訊標準協會ETSI(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在BRAN(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所制定的,在歐洲設置455MHz的頻寬使用。
HyperLAN的技術是采用在5GHz上傳輸,并可用不同速度進行,最快可達到54Mbps,由于其是采用OFDM技術,所以不僅可以在室外傳送,就連在室內有許多阻礙物亦可用多重路徑的方式來傳送,通常室內覆蓋半徑可達30公尺,戶外可達到150公尺。
4、藍芽(Bluetooth)技術
藍芽是種可在短距離之下,以低功率及低成本傳送資料的無線傳輸介面標準,并確保不同廠商所制造的裝置能彼此相互溝通使用,同時此傳輸介面必須能兼具語音及數據通訊能力。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其實藍芽這個名詞的由來是源自歐洲中世紀一位名叫Harald Bluetooth丹麥國王的名字,丹麥國王為何會和無線傳輸技術牽扯上關系呢?原因是這位名為Harald Bluetooth的丹麥國王一生致力于協調丹麥與挪威支間的紛爭,最后統一瑞典、芬蘭、丹麥,并在北歐歷史上留下不滅的英名。易利信行銷人員認為他們在統一消費性電子商品世界所做的貢獻可以媲美 Harald Bluetooth 國王的功績,所以就將易利信新一代的無線傳輸技術命名為「藍芽」,希望能夠透過藍芽的技術,將每家業者所生產的設備都用統一的標準將各項配備相互連結。
藍芽科技使用2.4 GHz之高頻傳輸,該頻段在世界各國都屬于共通的頻譜,沒有干擾的問題,因此全球通用。此外,運用藍芽技術之傳輸器,可以與一般WAN或Internet做數據資料、語音的接取、溝通,且各項終端產品也可透過藍芽技術彼此溝通聯結。
四、 無線局域網的應用
因應未來無線寬頻上網的趨勢,島內許多電信系統業者紛紛跳入無線局域網市場占領新競技場。中華電信早在2001年年中就已計劃并導入諾基亞的無線回路卡產品,其以星巴克(STARBUCKS)咖啡為點,力推無線區域上網服務,使得消費者得以在星巴客咖啡透過加裝無線回路卡的筆記型電腦,經由中華電信GSM網路上網接取資訊。
遠傳電信2001年11月開始與西雅圖咖啡合作,采用非固定IP的架構,提供商務人士在全省26家據點進行無線上網的服務,目前無線網域的頻寬為550MIPS以上,同時可提供200人以上利用PDA與筆記型電腦接收電子郵件與上網,預計2001年年底前據點將擴增至100家,同時未來搭配GPRS服務,建構完整的無線上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