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保護是企業的一項要務,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證業務連續性,也是為了法規遵從和企業決策的需要。呵呵,筆者這里提到的法規遵從似乎還很遙遠,現在國內的大多數企業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規要求必須保留某些財務數據,但一些重要的決策支持數據,例如財務記錄,是必須要保留的。
筆者曾經親眼看見過某省市某通信公司全部帳務信息所在的磁盤系統在一段時間內壞了硬盤若干,用備份數據恢復時,發現備份方案錯誤少備了某關鍵數據,無法恢復。最后用oracle工具配合磁盤修復工具來恢復數據,大部分數據都恢復過來了,但最后仍然差了一天的業務數據。
企業在信息系統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備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未必是最難纏的一個,但它也不一定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將就備份中容易發生的各種問題來看看:如何選擇合適的備份方式,制定備份策略,以及從管理員那里收集反饋等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完成備份工作,并且精簡備份過程。
備份策略對于企業來說比較復雜,“備份策略”指的是控制真正備份工作的規則,一般都是由軟件中的“策略管理”來實現的,程序是來設置策略的手段。企業在確定備份策略的時候需要考慮:
一、 備份周期:指的是兩次備份之間的時間間隔。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備份越頻繁越好。過于頻繁的備份會對前段業務造成較大的影響,且備份管理員會發現后臺備份數據量急劇增大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對于企業來說,根據不同的數據類型和安全級別要求設置不同的備份周期是比較實際的。對于一些業務關鍵型數據,企業至少要做到1天備份一次,否則無法承擔數據丟失的風險。而另外一部重要性偏低的數據,例如郵件系統,可以選擇較為寬松的備份周期。如3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
我們在這里并沒有討論也業務連續性的需要,僅靠備份無法實現業務連續性,但是現在很多備份軟件都帶有CDP功能,已經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起到即時恢復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業務連續性。
完全備份方式指的每次備份都備份全部的數據。這種備份方式邏輯簡單,恢復速度快,但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備份容量空間和備份時間。
增量備份方式則是每次備份與上次備份數據不同的差異數據。這種備份方式不需要每次備份全部的數據,因此大幅度減少了每次備份的時間和備份的存儲容量空間。但是由于備份數據都是在上一次備份數據的基礎上記錄數據發生的改變,一旦發生故障后,數據恢復得時候需要一環扣一環的進行運算恢復,所需要的數據恢復速度比較慢,而且一旦一個環節發生錯誤,容易導致整個備份無效。
差分備份方式則是,當管理員進行過一次完全備份后,接下來的每次差分備份,系統都會把備份數據與第一次完全備份的數據進行比對,只備份與第一次完全備份數據有差異的數據。首先,它無須每天都進行系統完全備份,因此備份所需時間短,并且也節省了備份介質的空間;其次,它的恢復過程也很方便,只需要上一次完全備份的數據和最后一次差異備份的數據,就可將系統恢復。所以,差分備份是一種相對優化的備份策略,適合于對備份性能有較高要求,又需充分考慮成本的企業和用戶。
在具體選擇備份方式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能夠承受多大的備份容量?能夠忍受備份系統工作時給前段運營帶來多大的影響?事故發生后,企業允許的數據恢復時間有多長?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綜合把幾個備份方式整合使用,例如完全備份和差異備份經常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備份方案,每天進行差異備份,定期做完全備份,這樣恢復的時候,系統管理員只需兩份磁帶數據,即第一天的磁帶以及災難發生前一天的磁帶,就能夠完全恢復數據。對于小型企業,可以幾天內作一次完全備份,對于大型企業,由于完全備份的數據量過于龐大,通常1-3個月作一次完全備份。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中小型企業考慮成本因素通常會選擇手動操作,但實際情況是手動操作大大的增加了備份過程中因人為錯誤而導致的損失。
研究顯示人為錯誤是排在媒介錯誤之后,導致備份失敗的第二大原因,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媒介出錯也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設定備份系統的初期,存儲系統規劃人員必須向業務人員詳細征詢意見,畢竟這些數據的使用者仍然是這些業務系統的人員。他們的意見能有效防止無效備份的情況出現。
四、備份介質:備份介質是系統數據進行存儲或備份的存儲載體。考慮備份介質需要考慮三方面的指標:1.備份的成本,2.備份對前端業務的影響,3.恢復的速度。一般而言,磁盤作為備份介質有備份速度快,對前端業務影響較小,恢復速度快的優點,但同時也帶來高昂的備份成本。
除磁盤以外,還有磁帶、光盤等等更為便宜的備份介質。一般如果不要求7*24小時業務連續運營,企業可以采用磁帶作為備份介質,選擇在夜晚業務不太繁忙或者停頓的時候進行備份操作,這樣盡管備份時仍然占用較大的系統資源,但對前端業務影響已經非常小了。
同時,有一些企業會采用不同的備份介質來平衡成本和性能的需求。例如關鍵業務數據先備份到SATA磁盤上,再通過磁盤備份到磁帶設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多級備份機制。
五、保證良好的一致性
所謂備份一致性是指整個組織中以同樣的方法一致地處理所有的備份和恢復,對于小企業來說,無非是一個磁帶機支持一個備份服務器,這種情況下,備份一致性并不是需要強調的優點,而是最基本的特點。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備份一個以上的系統,要做到一致性可不像以前“一個大磁帶支持一個大機器”的時代那樣容易了。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企業組織結構變化也會對備份系統產生影響,廠商所鼓吹的類似信息周期管理這種新概念也會要求有復雜的備份系統,還有SATA這種便宜的近線存儲介質的出現,都會導致一些分散的備份系統的出現。
雖然統一的備份是大勢所趨,但企業里面不可避免會存在多個備份系統,這時候系統管理員的工作就是讓大家保持步調一致。如果不能在整個組織中以同樣的方法一致地處理所有的備份和恢復,那么備份就會變得更加難以下手。而且當我們需要使用這些備份的時候,會發現我們面對的是一團亂麻,毫無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