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網關擁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能夠更好地利用存儲資源,而且還可以通過單一的管理平臺管理NAS和SAN。除了這些優點之外,由于不同類型的SAN存儲陣列應用日漸增多,NAS網關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
NAS兩大管理優勢
EqualLogic公司產品管理部門主管Eric Schott認為市場對NAS網關產品的需求十分強烈。在使用整合存儲時,NAS網關能夠提供高效的方法提供和加強NAS服務。同時他認為,NAS服務模式很可能發生變化,如更新協議、集群網關、集群文件系統等等,同時它還能將NAS的服務、操作和升級都從SAN運作中獨立出來。
Tek-Tools 軟件公司市場主管Stephen Harding認為,IBM的N系列產品(OEM自NetApp的產品)的成功就是NAS網關持續增長的最好例子。但是這在業界算不上新聞,EMC Celerra NAS網關已經通過連接在Clariion、Symmetrix或DMX后端獲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年了。
WysDM 軟件公司技術主管Jim McDonald認為,比起SAN存儲,采用NAS有兩大管理益處。首先,至少在最終用戶看來,比起SAN,NAS需要較低的性能要求;其次,NAS的使用方式比SAN更直觀,通過虛擬的NAS頭能夠提供存取,比經過客戶端的方式更直接(SAN通常需要通過客戶端的應用訪問,例如數據庫)
McDonald相信現有SAN基礎設施不斷變舊,這些利用價值降低的存儲資源很有可能是被轉換成NAS而不是被丟棄。NAS的管理要比SAN簡單得多,它的工作方式是和最終用戶的思維方式處在同一水平上的,文件系統級的存儲與裸設備的存儲是相互對立的。
當存儲發生碰撞
NAS和SAN已經彼此間作為互補的技術越走越近,因為現在還沒有一個方案能夠適合所有的客戶環境,而NAS網關可以讓企業同時實現基于塊和基于文件的傳輸存儲網絡。
但是,和統一存儲不同的是,行業專家希望NAS網關的管理能繼續保持和SAN磁盤陣列管理相分離的狀態,因為兩者明顯是基于不同平臺。另外,NAS是一種面向設備的策略,而SAN則更側重于提供存儲的方法。
“現在沒有管理不同的NAS網關的解決方案,也沒有管理不同SAN陣列的解決方案,所以要想同時實現這兩種管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McDonald說道,“至于有關統一管理標準的討論,各個廠商都在互相競爭,軟件產品的銷售額是保持彼此間差距的關鍵,因為它能真正實現增值,因此廠商很難放棄自身在軟件產品上的優勢去實現統一管理。這一局面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
EMC存儲產品市場總監Pete Lavache指出,EMC是第一個向市場推出NAS網關產品的公司。他表示:“不論基于什么平臺,管理NAS文件系統和SAN的管理方式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是處理服務器和文件系統相互協作的,另一個則是處理與主機和陣列相協作。兩者不僅是處理的任務不同,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內,這兩者也通常是由不同部門負責的。從用戶的人員結構本身就帶來存儲的分歧。”
NAS管理員處理的是用戶認證和授權、文件配額、共享許可、基于用戶的文件恢復、單實例存儲和數據歸檔等SAN中所沒有的任務。但Schott認為,NAS網關和SAN搭配部署并不會增加管理工作量,因為NAS的管理工作無論如何都是必須的。
典型的,NAS服務和客戶端的連接是通過網絡實現的,SAN服務則不是,通常統一化的設備都較難管理——管理難點不僅僅在于設備的數量,還在于設備的復雜程度和連接方式。
考慮到NAS網關的商業目的在于從現有的SAN基礎設施中獲得可用之處,預計客戶會要求采用單一界面進行管理。而一些廠商的統一管理工具正是向單一界面來監視整個基礎設施的所有部位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