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初對本年度技術的預測中,SDN(軟件定義網絡)被當成熱門。而2013年過半,SDN也持續被熱炒,除了傳統網絡廠商,軟件和芯片廠商也都談起了SDN。這讓企業不免嘀咕:SDN究竟和我有沒有關系?我不搞SDN是不是就要OUT啦?
說起來,SDN的本質有三,一是控制轉發分離,二是邏輯上集中控制,三是開放API,讓用戶可以通過軟件編程充分控制網絡的行為。從技術上來說,這 有很強的應用前景。接受調查的企業也承認,提高生產力、實時訪問信息、可靠性和數據可用性、服務交付速度、客戶滿意度是SDN技術的五大潛在價值。
SDN能夠走紅,不外是在當今的企業網絡中,高度虛擬化的環境,再加上移動流量的激增,暴露出現有網絡的各種局限性,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傳統網絡越來越無法適應企業今天的需求,因而也拉動了對一個動態可擴展網絡新時代的需求。
SDN使得云服務從按需性能中收獲益處成為可能。但SDN的強大,正是在于其可編程控制。這意味著,要能最終從SDN獲益,還是要求最終用戶具有強大的開發實力,理想的是,面向網絡應用會形成一個 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但這一天的到來恐怕不是短期能實現的。正如一些專家所說的,SDN還不是很成熟,目前還缺乏“殺手級”的應用。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SDN最大的未知數之一就是被移植到應用層的網絡功能水平,我們經常聽說完全自我配置的應用程序能夠創建網絡環境來滿足其特殊需 求,但有時候應用程序具有太多“權力”。這意味著,SDN技術既可以使數據中心網絡更加智能化,同時也可能使數據中心網絡容易崩潰。
事實上,自從SDN這一概念被斯坦福大學的 Clean Slate研究組在2005年提出后,到現在為止的已經八年。這八年以來,SDN固然一直收到業界的關注,但SDN的成功案例卻屈指可數。
從研究機構的數據來看,IDC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13年,整個企業網絡行業的市場價值420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來自2~3層網絡交換機市場,SDN市場只有 1.68億美元,而到2016年SDN市場才能達到20億美元,市場空間還比較狹小。
我們認為,SDN技術的確有創新之處,符合未來數據中心的發展,我們將看到這些美好的承諾會慢慢轉變為現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SDN自身確實也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需要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這也是SDN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從另一個側面來說,SDN的熱炒,也是因為新事物剛剛萌芽,因為各種原因正在炒作頂峰,企業更不能盲從。尤其是SDN技術是多廠商網絡控制,缺少全設備控制標準,現在在SDN技術的具體實現上仍存在著各種差異,SDN的協議標準的發展與完善仍存在諸多爭論。
所以,企業需要理性看待SDN技術,不要受周圍的SDN技術過度宣傳的影響,選最適合自己數據中心的技術,來滿足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