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繼續蠶食這個世界,軟件定義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在其累積生命周期中不斷發展。組織從瀑布式軟件開發轉移到利用持續交付和集成的敏捷模型是一種商業需要。在過去十年中,云的力量和彈性一直是創新的巨大加速器,然而,設備和數據的龐大數量——預計到2030年將有1萬億臺互聯設備——正在推動向分布式計算模式的必要轉變。
邊緣作為多云推動者
邊緣計算興起的常見原因包括減少延遲、帶寬消耗、增加自主性、安全性和隱私性。較少討論的是我認為同樣重要的驅動因素——終端用戶在過度索引其公共云投資后,投資于云計算戰略以重新獲得對其數據的控制。畢竟,云定標者的模型讓你的數據進入變得容易且便宜,但讓數據留在那里并取出來卻非常昂貴。簡言之,在你拿到賬單之前,他們的簡單按鈕聽起來很棒。
在邊緣控制您的數據,同時繼續提高您的敏捷性和軟件創新能力,需要將我們在云中完善的相同云原生原則擴展回現場。這涉及在盡可能多的邊緣部署中利用松耦合、基于微服務的架構、平臺獨立性以及持續交付和集成。
釘子,遇見錘子
從一個技術提供者的角度來看,如果邊緣是釘子,那么我現在賣的東西就是錘子。基礎設施原始設備制造商將邊緣視為區域或本地數據中心中的服務器機架,或許可以細化為現場中更小的類似PC的“網關”設備。電信公司將邊緣視為他們的中央辦公室和手機信號塔的基地。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將邊緣設想為他們服務多年的制造車間、石油鉆井平臺和供應鏈等環境。
實際上,邊緣是一個連續體,從現場高度受限的設備到區域數據中心,由本質上不同的錘子和許多釘子組成。它是關于IT技術與傳統上由運營技術(OT)提供服務的高度分布式物理世界的獨特約束的融合。
組織在制定邊緣策略時應全面思考——將邊緣視為計算范式的集合,優先考慮開放技術(包括利用開源),并構建靈活性。
在此過程中,花更少的時間重新發明管道,花更多的時間創造有意義的差異化是至關重要的。最終,它是關于根據性能和成本的平衡以及對安全和隱私需求的考慮,在邊緣到云連續體的任何地方動態部署應用程序。
從單體到模塊化
在早期,服務器應用程序是單體的,難以開發和更新。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虛擬機、Docker和最近的Kubernetes等技術使數據中心軟件架構變得更加模塊化、可組合和動態。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看到IT參與者取得了重大進展,因為他們將這些工具和云原生開發原則擴展到更多的邊緣連續體,包括越來越小的計算足跡。但是,這些技術的應用深度存在實際限制,因為它們需要最少的可用系統內存和運行Linux的能力。
最大、最小的邊緣
與此同時,按體積計算,邊緣總占用空間的最大部分是由微控制器(MCU)驅動的小型、資源受限的設備,例如物聯網傳感器、相機、控制器和連接產品。事實上,Arm在2020年報告稱,迄今為止,他們的合作伙伴已售出1600億顆芯片,其中2019年出貨量的三分之二是MCU。利用這些芯片的設備代表了我所說的“最大、最小的優勢”。
盡管如此,MCU世界的主要特征仍然是單一的嵌入式軟件構建,開發起來既困難又耗時,更新脆弱,創新僵化。應用程序歷來被硬編碼以提供特定功能,通常依賴于云等上游資源來進行更繁重的處理。
但是這些設備變得越來越強大,使它們能夠進行更多的本地處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功能上不斷發展。一個示例技術驅動程序是TinyML,它支持更復雜的設備上數據過濾、對象檢測、語音識別等分析。
ABIResearch預測,TinyML設備的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1500萬增長到2030年的25億。這些設備上的ML模型需要隨著它們的發展不斷更新,服務于其他功能(例如連接、安全、和隱私。
隨著設備變得越來越智能,它將改變邊緣連續體處理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的動態,中間“IoT網關”層的可能趨勢越來越多地被跳過,智能設備在本地運行并預過濾數據以進行進一步處理本地數據中心、5GMEC和云等位置的上游。總而言之,重要的是不要忽視物理世界中基于MCU的大量足跡,它是邊緣計算解決方案日益重要的貢獻者。
取出千字節
訣竅在于,了解現代應用程序開發、云原生原則、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等的開發人員通常不具備為高度受限設備編程所需的嵌入式開發技能。
當來自不同計算范式的人們使用“微小”這樣模棱兩可的詞時,我會咯咯地笑。雖然數據中心專家可能認為適合128GB內存占用的軟件是“微小的”,但嵌入式開發人員可能會認為擁有128KB的內存是一種奢侈。
嵌入式世界已經成熟,可以采用新的開發范式,平衡云原生原則的優勢和受限MCU的固有挑戰。如果我們可以將嵌入式固件的復雜性與上述應用程序區分開來會怎樣?
如果這使云、AI和IoT應用程序開發人員能夠像他們今天在數據中心所做的那樣,在此抽象之上創建容器化、可互換的功能,會怎樣?這將大大加快上市時間并增加可用的開發人員庫以利用大量的設備邊緣足跡。容器化還可以通過關注點分離來提高安全性,并使來自不同開發人員的應用程序生態系統能夠在一個通用的微型基礎設施上運行。
1990致電并希望收回其嵌入式開發工具。現在是我們采用全新方法開發基于MCU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最大、最小的邊緣足跡,進一步加速軟件定義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