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了數十年發展之后,企業架構也經歷了三個技術演進階段。隨著技術發展,企業對于云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需要構建原生為云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云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云平臺的彈性以及分布式優勢。
云原生就是這樣一套全新的理念,背后涵蓋了一系列全新的技術,例如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等。Gartner報告指出,到2022年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的應用。
7月17日,阿里云、新浪微博、西門子等企業的相關從業人員,接受了包括財經網在內媒體的采訪,就云原生技術發展及應用事件等問題做了不少分享。
云原生已成為新的技術浪潮阿里為最早布局公司之一
作為誕生于云計算時代的新技術理念,云原生擁有傳統IT無法比擬的優勢,可幫助企業高效享受云的彈性和靈活性,從而實現平滑遷移、快速開發、穩定運維,大大降低技術成本,云原生已經成為云時代的新技術標準。
目前,不僅互聯網行業在使用云原生,制造、地產、生命科學、政府等各行各業也都在擁抱云原生技術。
云原生正在重塑整個軟件生命周期,阿里巴巴是國內最早布局云原生技術公司之一,對內支撐雙十一集團上云,對外支撐廣大用戶進行服務升級。
據了解,容器、Kubernetes、云原生是三個新標準,每個新標準阿里的投入和應用都很領先。如今,阿里已經擁有最豐富的云原生產品家族;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云原生應用實踐;云原生客戶數國內第一。
例如,在容器技術方面阿里云平臺上和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的實踐中沉淀了豐富經驗,現兩者融合以全新的姿態將最新最強的容器技術輸出給用戶,全面幫助用戶應用容器上云。
阿里云智能容器平臺負責人丁宇表示,云計算的困難在于專業性高、學習成本大,而云原生技術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云原生技術將成為云計算時代新的技術標準。
在過去,阿里云從2011年開始全面的進行容器化,很早實現了100%的容器化。有了容器化以后做了統一調度,混合部署,異地多活,云上可擴展的彈性,在雙十一過程中,做到了節省雙十一75%的成本,利用這樣的技術體系,節省了日常IT的30%的成本。
目前,阿里有70%的業務完全公共云上,同時也將大力推廣和運用云原生技術,未來兩年內阿里巴巴集團的業務能夠100%以云原生的方式跑在公共云上,所以阿里認為這是allin云的時代,未來阿里也會將其積累等大量技術和能力沉淀到云原生產品里去賦能整個行業客戶。
阿里云以技術賦能行業客戶
在分享環節中,西門子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首席架構師楊曉亮介紹了西門子基于阿里云工業互聯網落地方案。他表示,西門子僅用數月時間,就完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MindSphere基于阿里云平臺的開發、部署。
據了解,MindSphere是西門子推出的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向下提供數據采集API,支持西門子和第三方設備的數據連接;向上提供開發API,方便合作伙伴和用戶開發應用程序。MindSphere生態系統中包括數據采集開發者、系統集成商、應用開發者、渠道合作伙伴、設備制造商和最終客戶。
談及之所以選擇阿里巴巴,他認為,首先阿里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其次是安全,阿里云為西門子在整個中國超過40%的網站提供了保護;最重要的一點是阿里云同時也有很優質的生態系統,能夠幫助西門子更好的在中國完成生態的搭建。
微博研發架構師于翔則介紹表示,日活用戶超過2億的微博,借助云原生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機器學習平臺,分鐘級創建上百節點的GPU計算集群、秒級啟動大規模分布式AI訓練任務。
來自傳統零售行業,居然之家的技術總監謝康則坦言,居然之家兩年前將渲染服務遷移至阿里云,通過云原生等技術服務,降低IT計算成本50%,系統可用性卻提高到99.96%。
阿里云容器服務占據領先優勢
據財經網了解,作為國內最早布局云原生技術的公司之一,阿里巴巴早在2011年就率先開始容器化進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云原生實踐和國內最豐富的云原生產品。
資料顯示,阿里云容器服務ACK已經連續3年年增速超400%。依靠高度優化整合、極致彈性和海量鏡像全球分發三大核心技術優勢,ACK可提供包括網絡性能高于社區版本20%、90秒500節點急速伸縮、萬節點鏡像并發拉取。
此外,阿里云已成為國內唯一進入Gartner2019《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的云廠商。
目前,阿里云擁有國內最豐富的云原生產品家族,覆蓋八大類別20余款產品,范圍包括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布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具體而言,可應用于基因數據處理、視頻直播互動場景、智慧樓宇項目解決方案、電商大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