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M工具選型時需要注意以下原則:
* 適度原則
這是指工具軟件的功能選擇首先應滿足自身ITSM流程設計需要,其次才考慮其與ITIL標準的復合程度,畢竟一個組織選擇相應的工具是為了滿足自身特點。所以選擇工具時應注意選擇恰當的模塊。
* 利益相關性原則
此原則首先是指凡是和工具相關的利益體應該投入到選型中來,其次是指相關利益體應回避對自己利益相關的選擇項,建議采用第三方進行評判。
* 可擴展性原則
這是指信息組織在ITSM工具選型中要注意其除了滿足IT運維管理的工作流程設計需要之外,還應是本組織的一個統一工作平臺即IT部門的"ERP ",因此在選擇工具時且要具備一定的可二次開發功能和一定的與其它系統工具的無縫接口性能。所以翰緯建議選取以工作流引擎為基礎的工具。
* 可靠性、可維護性和可服務性原則
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是指工具本身的可以無間斷運作的能力和出現故障后可被修復并恢復正常運作的特性。這兩個概念所包括的具體活動有:
采取措施防止故障的發生;
檢測故障;
進行診斷,包括由組件自己進行的自動診斷;
解決故障;
在故障發生后盡快恢復;
恢復服務。
可服務性是指這兩個特性用合同固化的部分,即與供應商的售后服務合同和條款
* 高質量低成本原則
工具的目的是為了固化流程的關鍵性環節并留痕,它是流程的輔助實現者。那么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仍然要考慮其最基本的特性價格,而工具性能的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往往是性能提升一級而價格成幾何倍數遞增,所以在某種特定情況下需要犧牲部分非關鍵能來降低總體成本。
綜合上述基本原則ITSM工具選型判讀標準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去考慮:
(一) 技術性。這個主要從軟件的功能性方面進行評價,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
* 產品功能是否適合本企業需求與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
* 軟件功能性評價
* ITIL符合性(兼容性)評價
* ITIL集成性及拓展性評價
* 工具實施復雜度、實施周期
* 工具易用性(包括可視性、界面友好性和是否容易掌握等)評價
(二) 商務性。這個維度主要考慮軟件工具本身的價格和售后服務以及工具提供者的資質等,其主要衡量標準有:
* 公司資質及實力
* 項目經驗及實施能力評價
* 文檔資料的規范與齊全性;
* 實施服務的方法與質量;
* 產品(服務)提供商成功案例;
* 軟件價格數值(價格區間)
* 軟件價格方式(模塊OR授權)
* 售后服務價格
* 售后服務內容
* 軟件定制開發及源碼
* 二次開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