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eRussell,Veeam企業戰略副總裁;RickVanover,Veeam產品戰略高級總監
在這個全球聯通性不斷拓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亞太地區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數字革命的前沿。根據IDC的數據,亞太地區91%的企業采用了數字優先戰略,將自身轉型為數字化企業。這種轉變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企業需要突破地理界限,參與跨國業務運營,而這導致了對云服務需求的增長。但是,云應用的激增使企業面臨著不斷升級的網絡攻擊風險,同時也突出了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了解數據漏洞:漏桶隱喻
當我們考慮數據的脆弱性以及數據丟失或泄露的可能性時,就好比在處理一個“漏桶”。在網絡安全中,這個比喻表達了這樣一個概念:一個企業的數據可以比作裝在桶里的水,桶代表企業的安全和防御措施,水則是企業的寶貴數據。
而漏洞代表企業安全基礎設施中的漏洞和薄弱環節。這些漏洞如果得不到解決,就會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目標,并通過未經授權的訪問去竊取這些敏感數據。這個比喻強有力地提醒了我們識別和修補這些漏洞、以及有效解決漏洞的重要性。忽視這些漏洞會導致災難性的數據泄露和安全事故。
任何企業都無法避免數據泄漏
一個普遍存在的誤解是,云服務本質上是安全的。雖然云服務提供商在建立強大的安全措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并提供了全面的工具來保護數據,但是云安全依然是提供商與客戶之間的共同責任。
這種誤解導致了錯誤的安全意識,使許多企業忽視了自身在確保數據安全方面的責任。而這也導致亞太地區發生過多起數據泄露事件,同時突出了責任共擔模式的重要性。《Veeam2023年勒索軟件趨勢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中,85%的企業至少遭受過一次勒索軟件攻擊,所以很明顯,我們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來保護云數據并保證其安全,以確保數據彈性。
Facebook等企業發生的全球云安全漏洞事件嚴峻地提醒我們,云數據泄露在現實世界中會造成的后果。為了能夠有效應對安全挑戰,我們推薦采用責任共擔模式。這種方法要求明確劃分云提供商與客戶之間的角色和責任,雙方必須了解并履行各自的義務,以確保全面的安全。
企業采用新服務的速度,往往也會導致他們急于成為“第一個”啟動和采用這些技術的人,但這種急切有時會導致對最佳實踐和安全措施的忽視。因此,企業領導者有責任始終優先考慮對保護云存儲數據來說的最佳方案。只有通過保持警惕和對數據安全的承諾,企業才能有效阻止“水桶”中的泄漏,保護他們寶貴的數字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