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信創國產化環境的推廣已經成為了當前的重要任務。信創生態主要是從云計算、軟件、硬件、安全等方面推進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提升信息技術軟硬件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防護能力,從而逐步建立基于中國自己的IT底層架構及標準,形成自主可控生態,保障國家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
01信創技術體系
信創生態產業鏈主要涉及IT基礎設施、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四大分類,每個分類都包含巨大的產業生態空間。信創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了國家經濟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發展的關鍵。
圖信創生態產業鏈四大分類
注:龍芯已于2021年正式發布自主指令系統架構LoongArch
02自然資源領域信創實施模式和適用場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提高自然資源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水平。自然資源部于2019年11月成立部網信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同年發布《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方案》對自然資源行業整體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建設指導,并在2020年6月發布的《自然資源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要點》(下稱《要點》)中對行業整體信息化建設內容進行了補充:要求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數據的安全保護等。
因此,在滿足業務需要的條件下,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科學謀劃信創實施工程,根據地方原應用系統對信創國產化環境的適配程度開展具體實施工作。結合各地信創實踐經驗,按照實施難易程度可以將其實施模式歸為三類:
01應用遷移模式
將原有的應用系統遷移到信創國產化環境中,同時保持基礎環境、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的兼容性,實現應用自主可控。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工作量相對較小,對原有系統的影響較小。
適用場景:適用于基礎環境(CPU指令、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程序與信創國產化環境較為兼容的場景。
02適配改造模式
在保留原有系統架構和業務邏輯的基礎上,對系統進行升級和優化,以適應信創國產化環境并滿足原業務需求。
適用場景:適用于基礎環境、數據庫、應用程序不完全兼容信創國產化環境的場景。
03推翻重建模式
在保留原有系統架構和業務邏輯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和構建一個全新的應用系統。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對原有系統的徹底改造,滿足新舊業務需求。但重建方式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建設周期較長。
適用場景:適用于基礎環境、數據庫、應用程序與信創國產化環境完全不兼容的場景。
03信創實施步驟
01分析原應用系統的適配程度
在選擇信創實施模式之前,首先需要對原應用系統的適配程度進行分析,了解其與信創國產化環境的兼容性情況。通過對比原應用系統與信創國產化環境的CPU指令、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方面來進行差異判斷。
02選擇合適的實施模式
根據原應用系統的適配程度進行科學謀劃,最終選擇與其最匹配的信創實施模式。
03組織實施和監控
按照實施計劃,組織項目團隊進行具體的實施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對項目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以及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
04項目驗收和總結
在項目完成后,進行項目驗收,確保項目成果符合預期目標。同時,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為今后類似項目的實施提供參考。
結語
信創,是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信創實施模式的選擇對于將原有的應用系統適配到信創國產化環境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合理的選擇和實施步驟,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創國產化環境的利用率,降低項目風險,確保項目的順利完成。在實際項目中,我們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模式來實現系統的升級和優化。同時,我們還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成功實施。切記,信創項目的實施并不等同于達到了安全等保要求,還需按等保級別要求進行安全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