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熊貓安全公司全球CSO首席戰略執行官Bill Larson和南亞區經理Tom 造訪中國,與國內友商及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
Bill在安全領域有著非常資深的經歷,他曾在1993年至2001期間擔任McAfee公司CEO,通過數年的努力,McAfee的年收入從2000萬美元增長到10億美元,同時也一躍超過賽門鐵克成為全球第一大安全公司。
自McAfee退休之后,Bill一直從事投資方面的工作。談到為何又加入熊貓安全,Bill表示,去年7月份投資財團給熊貓軟件投資了1.5億歐元,占75%的股份,以鞏固熊貓公司在信息安全市場的領導地位,加速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他也被說服進行了投資,出任新熊貓軟件的CSO,占5%股份。同時,熊貓軟件的品牌也更名為熊貓安全,代表著熊貓對最新惡意軟件發展動態的反應。
Bill似乎和熊貓有著不解之緣。當初任McAfee CEO時就曾考慮過收購熊貓軟件,他認為當時熊貓的技術和產品非常的先進。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如愿。當投資公司再次找到他時,他也很猶豫,因為他在安全領域已經很成功,為什么還要繼續以前的事業?但在一項耗資為300歐元的市場調查中發現,熊貓的市場運作幾乎為零。Bill認為憑借自己的運營和管理經驗加上熊貓的技術和產品,將會創造新的輝煌。
眾所周知,新型惡意軟件發展動態已經在安全領域創建了一個新的模式。早在幾年前,熊貓軟件等第一批安全公司成立時,互聯網威脅整體狀況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威脅主要是一些設計用于刪除數據的病毒。隨后,傳統的防病毒工具出現了,這些工具能夠通過病毒特征碼檢測到惡意代碼。由于當時流通的互聯網威脅數目還很小,所以這種傳統的防病毒還是一種很有效的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這種形勢發生了改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電子郵件蠕蟲的分發傳播。不過,因為蠕蟲這種惡意代碼的目的仍然是進入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自身的安全模式并沒有被改變,所以即使威脅數量多了很多,但是安全實驗室還是能夠應付。
然而,近幾年來惡意軟件制造者的目的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錢所導致的一場安全領域最根本的變革。以前制造病毒僅僅是圖名,現在面對的是一些企圖竊取客戶機密信息從而進行在線欺詐和身份盜竊的專業網絡犯罪分子。這些犯罪分子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正在發布更多不同類型的病毒,偷偷地安裝在用戶的系統上。在2006年,熊貓實驗室檢測到的惡意軟件超過前15年的總和。2007年,熊貓實驗室檢測到的惡意軟件多達400萬種。
對于安全軟件目前遭遇的困境,熊貓又是如何應對呢?Bill表示,在幾年前熊貓防病毒工具已經融合了主動技術TruPrevent,能夠通過對惡意軟件的行為進行分析從而檢測到它們。這種技術的有效性已經毋庸置疑。在今年秋天熊貓安全將發布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安全產品NANO AV。用戶通過下載一個10多MB的客戶端,在本地不需要保留任何病毒特征,而是全部放在互聯網中。熊貓安全在全球有1000多萬的實時用戶,只要發現可疑文件,就會及時反饋到服務器端。熊貓安全通過云端計算發現和處理新的病毒和惡意軟件,并快速解決,這樣的實時方式將遠遠快于傳統的解決方案。由于通過智能收集手段,熊貓安全解決方案能夠檢測到其他防病毒解決方案所不能檢測到的正在計算機上進行惡意行為的病毒。
據了解,熊貓是安全領域第一家提出云計算的公司,并陸續推出了對應新安全手段的解決方案:
Malware Radar, 一款為企業提供自動化惡意軟件審核的服務,能夠檢測到逃避過去傳統解決方案檢測的威脅。
NanoScan, 一款能夠檢測到用戶計算機上所有活躍惡意軟件的即時在線防病毒工具。
TotalScan, 一款既能檢測到用戶系統中活躍病毒還能檢測到潛在惡意軟件的在線防病毒工具。
Bill表示,在最近四個月內已經在泰國曼谷、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并在積極規劃中國市場拓展計劃。此外,Bill此行還與國內諸多安全廠商及相關業內合作伙伴進行了深入溝通,未來不排除采取某種方式進行合作。Bill堅信,未來的安全市場一定在亞洲,而亞洲的市場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