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網絡行為引發危機
對于互聯網應用安全,金融機構主要依賴防病毒軟件、防間諜軟件等來防護,確保敏感信息不被復制、破壞;但這個是遠遠不夠的,金融行業應該將網絡安全建設的重點放到內部來,通過“認證-授權-審計”的思路,規范各種應用與人員行為,這樣才能從“源頭”消除起因于內部的各種安全威脅。 如內部有員工上了一些含有間諜軟件或者其他惡意代碼的網站,招致垃圾郵件、病毒感染,甚至成為“僵尸機”成為泄密的通道; 或者,員工通過IM或者電子郵件將內部敏感信息泄露出去;又或者,員工大量下載電影、玩游戲,占用正常辦公的帶寬,導致領導和關鍵應用上網出故障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金融行業員工的有意或者無意的不當上網行為所致。 我們強調在金融行業的網絡安全建設要最大限度的提倡“事前控制”,在對合法用戶進行認證的基礎上,實施細顆粒度的授權,達到對各種網絡應用行為的控制目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有效的實時監控與審計手段,為IT管理人員可進行網絡安全“優化”的提供分析基礎。
因此,金融機構的內控與IT風險管理一定要考慮內部員工的網絡行為管理與審計,需要根據金融機構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網絡安全行為管理策略,有效的管理和監控員工的各種應用行為,采取有效的手段正確的“引導”員工“規范的使用網絡”,從內部消除、減少各種網絡安全威脅。
金融機構的需求分析
對于現有的IT系統安全架構,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并非沒有考慮,經驗豐富的金融IT人員對各種威脅認識非常深刻:
(1)37.5%的金融IT人員擔心間諜軟件、惡意程序、黑客與蠕蟲攻擊。如果遭遇攻擊,勢必造成網絡阻塞和數據損壞及丟失,若無法事先預防遭受攻擊,并且發作時又不能迅速采取因應措施,勢必給金融IT系統的正常業務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2)44.5%的受訪者擔心行為監控不夠會造成員工非法外聯、越權訪問、濫用網絡、資源等有意或無意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有可能為信息泄漏和金融犯罪者提供可乘之機,給系統帶來致命的打擊。
(3)62.4%的金融IT人員最擔心不受控制的網絡應用,會導致帶寬資源瞬時緊張,從而影響關鍵業務與領導的上網;73%的金融IT人員擔心網絡會突然斷開,直接中斷了關鍵業務的網絡服務。
不受管理的網絡行為,將在以下四個方面產生危害:生產力流失、網絡帶寬浪費、法律后果、安全隱患。具體表現如下:
(1)上班時間瀏覽與工作無關信息、炒股、玩在線游戲、看電影等,導致生產力下降
(2)大量P2P、高速下載、FTP等等網絡濫用行為,占用大量帶寬,嚴重影響正常業務
(3) 通過電子郵件、BBS等方式,泄露企業的機密信息
(4)網絡濫用行為,導致嚴重安全隱患,釣魚站點,病毒站點的訪問將把這些威脅的因素引入到公司的內部,這時我們在網關處部署的大量的被動防御設施將無能為力
(5)非法/過激的言論,無知識產權信息的下載/發布將給企業帶來法律糾紛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