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惡意軟件泛濫之初,有關“惡意軟件判別標準”的爭論就從未停息,在此之前,業界尚未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惡意軟件判別機制。昨天,由360安全衛士和“督導委員會”成員共同起草的標準被公布。該標準主要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對惡意軟件的特征進行歸納,并給出了惡意軟件的兩大“底線”:強制安裝和無卸載入口或卸載后仍有活動的程序。對于其具體條文,有業內人士認為“比較嚴厲”,擔心會“矯枉過正”,比如“捆綁安裝的軟件必須給用戶足夠明顯的提示……僅有一行小字、一個小小的選擇鉤的提示,或者諸如此類讓用戶很難察覺的提示也是惡意軟件的判斷標準。”
此外,“惡意軟件的退出及加入機制”也被公布。根據該機制,要將一款軟件列入360安全衛士的“黑名單”,需要網民反饋和投訴,再由360安全衛士技術人員進行技術鑒定。而退出“黑名單”需要走的流程繁雜得多,首先由360安全衛士技術專家進行技術評定,并交督導委員會進行復核及投票通過,最后再進入為期10天的網民監督環節,一切通過方可將其從惡意軟件名單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