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你懂的-成人在线免费小视频-成人在线免费网站-成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

IDS入侵檢測風風雨雨二十年歷史回顧
2007-12-19   

從實驗室原型研究到推出商業化產品、走向市場并獲得廣泛認同,入侵檢測系統(IDS)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雨坎坷路。

概念的誕生

1980年4月,James P. Anderson為美國空軍做了一份題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計算機安全威脅監控與監視)的技術報告,第一次詳細闡述了入侵檢測的概念。他提出了一種對計算機系統風險和威脅的分類方法,并將威脅分為外部滲透、內部滲透和不法行為三種(如圖1所示),還提出了利用審計跟蹤數據監視入侵活動的思想。這份報告被公認為是入侵檢測的開山之作。


模型的發展

從1984年到1986年,喬治敦大學的Dorothy Denning和SRI/CSL(SRI公司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Peter Neumann研究出了一個實時入侵檢測系統模型,取名為IDES(入侵檢測專家系統)。該模型由六個部分組成:主體、對象、審計記錄、輪廓特征、異常記錄、活動規則。它獨立于特定的系統平臺、應用環境、系統弱點以及入侵類型,為構建入侵檢測系統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

1988年,SRI/CSL的Teresa Lunt等人改進了Denning的入侵檢測模型,并開發出了一個IDES。該系統包括一個異常檢測器和一個專家系統,分別用于統計異常模型的建立和基于規則的特征分析檢測(如圖2所示)。

 
百花齊放的春天

1990年是入侵檢測系統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這一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L. T. Heberlein等人開發出了NSM(Network Security Monitor)。該系統第一次直接將網絡流作為審計數據來源,因而可以在不將審計數據轉換成統一格式的情況下監控異種主機。從此之后,入侵檢測系統發展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兩大陣營正式形成:基于網絡的IDS和基于主機的IDS。

1988年的莫里斯蠕蟲事件發生之后,網絡安全才真正引起了軍方、學術界和企業的高度重視。美國空軍、國家安全局和能源部共同資助空軍密碼支持中心、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Haystack實驗室,開展對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DIDS)的研究,將基于主機和基于網絡的檢測方法集成到一起,其總體結構如圖3所示。 


DIDS是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它的檢測模型采用了分層結構,包括數據、事件、主體、上下文、威脅、安全狀態等6層。

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入侵檢測系統的研發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并在智能化和分布式兩個方向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SRI/CSL、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哥倫比亞大學、新墨西哥大學等機構在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了當前的最高水平。


熱詞搜索:

上一篇:NETGEAR 雙WAN千兆防火墻FVS336G
下一篇:什么是入侵檢測(IDS)

分享到: 收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剑| 天气预报有雨| 男同视频在线| 权威的图片| 买下我完整版电影免费观看| 美妙旋律| 浙江卫视网络直播源| 杯弓蛇影读后感| 羞羞短视频| 秃探与俏妞| 小清水亚美| 游泳池play高h| 日本变态浣肠免费视频| 好看的港剧| 绅士联盟| 大学生国防论文2000字| 丰满美女| 野兽罪人电影免费观看| 韩国 爱人| 太卷了正确答案| 日韩在线激情| 严正花电影| 地火电视剧演员表| 红日歌词中文谐音歌词| 池田夏希| 章家瑞| 《暗恋电影》在线观看| 淮剧赵五娘| 肖红| 电影《忠爱无言》| 野蛮人电影| 看图猜明星| 李采潭全部系列未删减| 放不下的牵挂简谱| 孙菂| 少女戏春潮| 蜗居电视剧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 色域在线| 抖音app下载| cctv6电影节目表| 老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