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A是什么?
ITOA即IT運營分析,是IT Operations Analytics的縮寫,是近幾年來IT管理和分析師報告中用的非常頻繁的一個詞語。2012年,隨著全球第一家ITOA企業Splunk的上市,并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一致認可,ITOA迅速成為IT管理的新方向。
在ITOA之前,IT管理的重點是M,即監控(Monitoring或者Management),與M相關的技術和產品包括:BSM (業務服務管理,Business & Service Management);BTM (業務交易管理,Business Transaction Management);APM (應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等。M類產品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是為了解決IT配置、變更和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可用性和性能問題而產生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發展,原來的M類產品出現了以下局限性:
● 隨著云計算、虛擬化和大數據的發展,現代數據中心變得更加復雜和動態化,遠遠超出了M類產品的功能范圍;
● 現代數據中心的IT軟硬件中產生大量的原始數據,數量從G級單位上升到PB級單位,在數量、周轉率和種類方面都遠超過去,現有的M類產品無法解決這些大數據產生的問題;
● 移動互聯網和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將使得大數據以指數級的方式產生,市場需要與大數據相適應的新的技術手段和產品。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ITOA便應運而生。ITOA將IT配置、變更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轉化為清晰的、可付諸實施的解決方法,企業通過使用ITOA產品生成的報表可以大大地縮短故障修復時間,減少事故和宕機次數,平滑地實現無故障的應用發布和系統升級。
ITOA產生的背景
以下三個要素是ITOA產生的主要驅動力:
● 復雜度,在過去的時間里,數據中心的每一層技術正在變得越來越復雜而難以控制和管理,IT設備的配置參數,從少則幾十個、幾百個到多達幾千個。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的配置參數在1500到2500個之間;IBM WebSphere的配置參數為1600個; Oracle WebLogic的配置參數超過6000個。每一個IT設備的每一個參數如果配置錯誤或者忘記配置,都可能給整個IT系統的運行造成巨大的影響,應用系統間的互相依賴使得管理和控制整個IT業務服務體系變得越來越難。2011年4月,亞馬遜Web服務宕機,造成Quara、Foursquare等一批大客戶服務中斷4天。事后亞馬遜發布故障聲明稱:網絡升級過程中的網絡配置錯誤引發了這次事故。
● 動態化,對IT運營來說,變更是家常便飯,發生在應用和架構的每一個層面,幾乎影響著IT業務的每一個方面。為了迎接這些挑戰,企業采用敏捷開發的方法來實現應用的快速迭代,持續地集成和持續地更新,最多可能導致每天生產系統上有上百個更新。比如,eBay每年有35000個變更。IBM2011年的調查表明,50%到75%的數據中心運行著配置落后的系統。
● 管理籬笆化,大部分單位都沒有一個專家來對全部應用系統進行端到端的一站式管理,應用系統被部署在不同的物理和虛擬系統中,應用之間通過網絡來進行連接。過去的各種M產品各自完成對一部分應用體系的數據和指標的管理,沒有一個產品能夠從廣度和深度上覆蓋所有的IT系統。
要解決以上的管理難題,IT運營不僅需要自動化的工具,更需要一體化的產品,能夠收集所有IT軟硬件系統產生的各種詳細數據,分析所有的變更,把各種IT管理“籬笆”整合為一體。過去沒有一款產品是這么設計的,更不用提解決大數據的問題。
新的ITOA產品能夠實現以下管理功能:
● 事故管理
● 問題管理
● 變更管理
● 配置管理
● 容量規劃和預測
對于IT運營團隊中的不同角色,ITOA產品幫助他們實現以下價值:
● 運維團隊——快速發現IT基礎設施故障,零時定位故障根源,降低運行風險;
● 開發團隊——分析和診斷應用程序缺陷,優化代碼質量,提高終端用戶的體驗質量;
● 安全團隊——通過對海量安全日志的分析,過濾出安全事件,查找安全隱患,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ITOA的技術實現
根據Gartnet的分析報告,ITOA是統一的、一站式的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系統,從技術層面需要具備以下四個功能子系統:
1.數據收集子系統——需要支持對服務器、應用、網絡、存儲、虛擬機的數據收集;
2.基于非關系型的、支持巨量存儲的、高度分布式的數據庫;
3.數據分析引擎系統;
4.展現層。
除以上4個必備的系統外,ITOA還需要具備過去M類產品的監控功能。因為監控是IT管理的基礎功能,分析是IT管理的高級功能。ITOA的分析和監控功能結合使用,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ITOA國際和國內市場介紹
市場對ITOA的需求從2011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Gartner通過對企業用戶調查后,發布分析報告稱:2012年企業ITOA支出為30億美元, 2013年超過80億美元,2014年將繼續超過100%增長,經過5年超過100%的高速增長后,到2018年成為主流市場的需求。
國際市場上的ITOA軟件產品供應商主要有Splunk、Sumo Logic、LogRythm等。國內市場目前除美信科技公司外,還沒有相關的產品供應商。
美信科技從2007年開始,研究大數據監控和分析產品,開發了第一代大數據處理數據庫RealDB,并于2011年正式推出美信海量監控產品,美信科技是國內該領域第一家正式推出海量數據監控產品的廠商,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家。美信ITOA產品和Splunk相比較,有以下區別:
● 美信ITOA產品在監控方面做得非常完善,有支持幾乎所有IT廠商的數據收集插件,在日志分析方面采用根據策略過濾顯示的方式,用戶可以一眼看到符合策略的日志發生在IT架構的哪個層面;
● Splunk偏重于日志的收集,把各種日志信息收集回來建立索引進行保存,通過搜索的方式展示結果,Splunk支持保存的日志更多,用起來更加復雜;
● 美信于2014年年底正式發布了下一代數據庫BigRiver,BigRiver添加了完善的索引功能,支持將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快速建立索引。美信2015年將基于BigRiver數據庫進一步完善ITOA產品,強化海量數據的搜索和展現功能。
ITOA領域標桿公司介紹
Splunk,創建于2003年,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2006年發布第一款軟件產品,在全球15個國家設有辦事處,擁有1000多名員工。2012年Splunk在納斯達克上市,是美國上市的第一家大數據概念公司。上市之后,截至2014年Splunk在全球有超過7000個用戶,分布在銀行、電信以及一些大型企業,財富100強中超過一半是Splunk的客戶。2014年Splunk的營業額預計超過4億美元,目前市值超過70億美元。
Sumo Logic,創建于2010年,總部位于加州的Redwood市,到目前為止,得到Accel Partners、Greylock Partners和Sutter Hill Ventures累積5050萬美元的投資。Sumo Logic的業務主要是海量Log分析和管理工作,與Splunk不同之處在于,Sumo Logic以云端的SaaS服務為主。
本文作者系美信科技 胡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