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爾一直堅持所謂端到端的體系中,軟件是戴爾戰略轉型的重要部分。剛成立不到兩年時間的戴爾軟件事業部,旗下囊括收購在內的320多款產品,5000多名員工。在過去一年中,戴爾軟件的主要任務,就是將這數百種軟件進行整合,大數據則是戴爾軟件的一個發力點。
“過去大家對戴爾的印象是一家硬件公司,但是現在戴爾要通過軟件體現附加價值,實現軟件和硬件的更好整合。”
據戴爾軟件事業部大中華區售前及售后支持技術總監高國輝介紹,戴爾軟件劃分為五大組成部分: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信息數據管理、移動辦公管理、安全和數據保護。
戴爾大數據戰略主要體現在“信息數據管理”方面,包括在云端和本地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及數據庫進行管理;在跨云、本地和混合環境中集成和整合數據和應用;大數據分析,展示和匯報數據結果。
因此總得來看,戴爾軟件的大數據戰略重點:管理、集成和展現。但是,這三個領域各有擅長的廠商,而戴爾的優勢何在?高國輝強調,戴爾軟件以“一個供應商+一個工具”的方式管理和處理大數據。
“數據的價值在于其背后的信息,因此戴爾軟件的大數據戰略是突出信息管理和數據處理,包括在本地和云端的統一。”
以前,數據管理只是基于結構化數據,使用數據庫、數據挖掘、數據倉庫、數據整合和數據分析等IT工具來處理所有結構化數據。現在,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給企業管理帶來持續的壓力,非結構化數據和關系型數據也需要整合和分析處理。
不同來源的數據,例如前臺的POS系統、訂單系統以及客戶端的CRM或者是ERP,在本地和云端的數據都可以統一并整合,最終呈現出有價值的信息匯報。
而對于市場中盛行的“整合”的方式——大數據一體機,高國輝認為,戴爾是一個從硬件起家的公司,目前已經推出了一體機形態的虛擬化解決方案,接下來就是向應用靠攏,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戴爾軟件在整個數據信息生命周期內部署了眾多的軟件產品,以及對SAP、微軟和Oracle等友商的支持。那么對于很多走在這些細分領域前沿的大數據初創公司,戴爾是否感到了競爭壓力,還是將其視為潛在的合作伙伴?
高國輝強調說,每個小模塊可以找到市場中最好的產品技術,但是企業在實施大數據項目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大型提供商,這樣總擁有成本是最低的,也減少了拼湊起各個模塊的復雜性,簡化后續的維護工作。
在他看來,初創公司的確擁有一些專長,但同時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困擾,他建議企業在解決大數據問題的時候采用“一條龍”的完整方案。
高國輝認為,從前提倡的大數據“大集中”會給軟硬件帶來巨大壓力和成本高的難題,所以逐漸出現了針對各個行業及其衍生行業特點的大數據處理方案,同時結合虛擬化、移動辦公、云計算、管理數據和提取數據價值這些影響企業運營的難題,戴爾軟件會在整合豐富的軟件產品基礎上,提供有針對性的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