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都在運用大數據精準營銷來提升政府機關、個人的商業價值和形象,奧巴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12年的大選中奧巴馬有效地利用了社會化的精準營銷,獲得了大勝。而中國電子政務的數字化才剛剛起步,對于政府來說,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挖掘、營銷和電子政務的智能化主要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
國家信息中心網絡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施洋
國家信息中心網絡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施洋昨日在國雙數據中心啟動儀式中對此表示:“我們選擇了和國雙一起合作來推動政府領域的大數據相關的工作,就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國家信息中心在互聯網上有責任,國雙在互聯網上也有責任,我們兩家的責任放在一起,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責任。這里有三個關鍵詞:第一,透明的政府。奧巴馬提出大數據,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提出要建設開放的政府,這是大數據對于政府最核心的價值。首先,我們的政府會變得更加開放和透明。第二,智慧的政府。過去我們也想為公眾提供很好的服務,但是我們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他們來了政府網站要做什么,他們怎么離開的,他們怎么樣來的,我們通通不知道。現在有了國雙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政府可以變得更加智慧了,只有變的更加智慧了,我們才可以創造對公眾的價值。第三,責任的政府。我們需要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要樹立更好的政府形象,要引導社會的輿論,都需要我們在大數據領域做出很多的工作,做出很多的努力。”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于施洋將挑戰和機遇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政府在信息化領域,在大數據的時代下,應該轉變工作的觀念。在信息化,在大數據互聯網上,也更要堅持改革開放,不能搞封閉,而應當更好地發揮引導的作用。第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應該在這個領域發揮引導的作用。美國的大量案例證明,政府在大數據中,會帶動整個大數據產業飛速的發展,這已經是一個事實。所以,政府在這個領域更應當起到表率的作用,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這方面我們和美國有差距。有一個老領導跟我講了一句話,‘我們跨越了機遇與掉隊的風險,干得好,我們可能跨上了一個大臺階,干得不好,我們可能落后十年或者二十年。’第三,政府改革十八大之后,進入了新的攻堅階段,政府用信息化提升創新的能力是大勢所趨,這為我們創造了很好的發展空間。”
在談及大數據精準營銷如何在政府應用中為公眾帶來好處時,于施洋指出:“大數據時代,政府要為觀眾創造價值,有兩點很重要:首先,要精準地感知。我們要了解互聯網中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要和公眾走得更近;其次,在精準感知用戶的需求和體驗之后,要有效地反饋。我們要從服務的供給到網站的建設、信息的投放,就像做廣告一樣,我們要把政府的網站投放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老百姓在百度上,我們就把它投放到百度上去,老百姓在微博上,我們就把它投放到微博上,老百姓在微信上,我們就投放到微信上。把這兩點有機地組在一起,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未來在互聯網一定和公眾之間形成和睦和諧的互動,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互聯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