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都將進一步刺激內容存儲的需求。有研究機構報告顯示,云存儲中,個人云所占的容量大約在60%,企業云所占的容量為剩余的40%,到2020年,僅在企業方面,云就能夠占到出貨容量的絕大部分。
眾所周知,“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逐漸滲入眾多行業,將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改變。云計算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都將進一步刺激內容存儲的需求。有研究機構報告顯示,云存儲中,個人云所占的容量大約在60%,企業云所占的容量為剩余的40%,到2020年,僅在企業方面,云就能夠占到出貨容量的絕大部分。有些人認為云計算是傳統硬盤的一個威脅,那么云計算能否改變人們數據存儲的位置習慣,轉向云存儲?固態硬盤是否同樣沖擊著傳統硬盤的市場?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企業會遇到哪些存儲難題呢?
企業的數據的存儲的兩個選擇
大數據的時代,數據曾爆炸性的增長,對于大數據時代下數據量爆炸性的增長,企業該如何應對?東芝企業級硬盤事業部銷售經理馬光文介紹說,對于企業的數據的存儲主要是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傳統的機械硬盤,另外一種是固態硬(SSD),而企業級的硬盤來說主要是有兩種,一種是企業級的SAS,還有一種是機械的硬盤。每個企業都是對于數據有不同的要求,包括對于數據的可靠性,讀寫速度,數據的容量都有所不同。企業可以根據他們本身的選擇來做出他們需要采購。
東芝企業級硬盤事業部銷售經理馬光文
隨著固態硬盤技術的不斷完善,其借口速率、持續讀寫傳輸率都講傳統的機械硬盤有較大的改進,有人預言,固態硬盤的橫空出世,使得傳統硬盤的地位岌岌可危,在未來甚至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對此,希捷科技中國區總經理楊建初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很多人都提到SSD固態硬盤或閃存是傳統硬盤的一個重要威脅。事實上,作為傳統硬盤的重要補充產品,閃存可以為低存儲容量的移動應用,例如MP3播放器、移動電話及其他便攜式數字設備提供存儲解決方案。大部分數字內容通常備份在傳統硬盤上,SSD固態硬盤作為另外一種互補性的存儲解決方案也會進一步促進市場需求。
希捷科技中國區總經理楊建初
正如上面提到,固態硬盤作為傳統硬盤的重要補充,在價格上和容量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尤其是面向企業消費者的價格下降幅度很大,強大性能意味著各大存儲廠商將固態硬盤列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存儲三巨頭的希捷在2013年將繼續發力SSD市場,繼續為固態硬盤系統產品提供最高的企業級性能、耐用性和可靠性;東芝為客戶提供不同的包括SAS、SATA等不同NANFlash閃存、MLC或者是SLC為核心的SSD產品,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性的選擇;西部數據結合SSD和HDD的優點,研發混合硬盤提供完整的服務體系。
云存儲不是簡單的網絡硬盤
云計算涉及的存儲在業績被稱為云存儲,但是不能片面的認為云存儲就是網絡硬盤和在線存儲。通過云存儲,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云計算資源,而不必受到地域,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楊建初說到,從社交網絡上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的視頻、音樂、文件到運用在企業數據中心和云計算領域的服務器,再到提高個人效率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云存儲大大促進了數字時代的進步。
首先云存儲的高可靠性強于傳統硬盤的一個主要方面,幾乎不存在經常壞掉的云存儲。其次云存儲服務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定制不同的服務,而傳統的硬盤存儲很難對每個一個用戶做定制的服務。再次云存儲也是云計算最大的有的來自于其低成本,如果云存儲相比傳統的存儲沒有任何的價格優勢,相信云存儲的吸引力也不會這么大;此外,云存儲的高拓展性、易管理性等都是傳統硬盤無法比擬的。
SSD將向更輕更薄更小發展
云存儲作為前端的消費品有很多的優勢,而對于海量的數據存放到后面的數據中心中,所使用的存儲的硬盤或者SDD能夠越來越輕,越來越薄。馬光文介紹說,通過精密的制造、元配件和機械配件的整合,在未來,SSD將向更輕更薄更小靠邊。隨著整個存儲行業的發展,前端的消費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后端的海量存儲,都需要更為安全,可信,大容量的存儲來做貢獻。
楊建初對SSD的發展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說,隨著超極本的迅猛發展對硬盤的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PC制造商開始使用混合硬盤SSHD,固態混合硬盤技術的靈活性已經在許多存儲市場和存儲規格上得到利用。雖然固態混合技術仍然處于萌芽階段,但是它的發展速度已經是傳統硬盤的3倍,而在實際表現中也與SSD的旗鼓相當。
大數據挑戰企業存儲
隨著大數據趨勢的日益明顯,企業需要的存儲容量在不斷攀升,存儲技術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石,大數據對于企業存儲的挑戰不容小覷。企業在大數據背景下,很多問題無法避免。希捷科技中國區總經理楊建初楊建初總結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進程經常會遇到的存儲難題。
數據增長:企業數據呈現指數性增長。添加容量時,如果不考慮長期的集成或擴展,將會困擾于成本高昂的更換問題;數據完整性:企業的全部運作和資產都移到了數字領域,與以往相比,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尤為重要。另外,要防止系統性能降低,必須能夠即時響應命令;數據安全:數據泄漏、加密 Safe Harbor 條款法規,以及數據丟失訴訟都說明了公司為什么必須保證數據安全;綠色 IT:專家預測,企業數據中心在能源(電源和散熱)方面的花費不久將與在硬件基礎架構方面的花費持平;成本控制:現今惡劣的經濟環境使得降低成本迫在眉睫;虛擬化、存儲自動分層和云基礎架構提高了對內部 IT 基礎架構方面的預期。
數據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數據帶來的全新挑戰需要企業認真對待。企業可以采用統一存儲架構幫助客戶減少所用技術的種類和數量,簡化 IT 支持任務,并可通過更少的人員來支持更大的存儲部署;通過最大化可擴展性和提高性能,來優化數據中心;通過降低能源和散熱成本,來降低 TCO(總體所以成本) 并提高ROI(投資回報率),同時達到綠色 IT 環境的目標,讓每個硬盤上都提供政府級安全性來滿足企業存儲環境各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