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智慧城市“熱”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壓力增大。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內在現實需求,成為催生城市信息化的新浪潮。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介紹,在今年2月底,已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而根據最新統計顯示,全國已有219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普及中東西部各地區,涵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呈現最大規模發展勢頭。
其中,與運營商簽署戰略協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地級市151個。中國電信有9省75個城市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聯通19個省100多個城市簽署信息化類項目,中國移動與140多個城市簽署“無線城市”和“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
據劉多介紹,目前已將智慧城市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納入“十二五”規劃,以及發布智慧專項規劃的有68個,副省級城市11個,占副省級城市的73.3%。直轄市中除重慶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規劃;23個城市發布了智慧城市的專項規劃、行動意見、決定或者實施方案;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所占數量比重較高,中部的武漢城市群、長株潭經濟圈等也積極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設中。
據悉,此前的3月29日,浙江省信息化工作指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2012年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將杭州、寧波等6個城市列為智慧城市試點,杭州作為智慧省中心,寧波、溫州和義烏作為三大都市圈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浙江省智慧城市的發展。
國外多以試點為主
反觀國外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處于發展初期,多以試點為主;同時普遍重視基礎設施,各國應用各有側重”,劉多介紹說。“歐盟智慧城市側重綠色低碳,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建筑節能燈;韓國則以泛在生態城市建設綜合應用為主,如社會管理、交通管理、環境管理、犯罪和災害防御、基礎設施管理5類31項應用。”
相較于國外,由于我國發展階段不同,信息化基礎相對較薄弱,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嚴重不足;而且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尚未建立,關鍵技術和管理標準缺位。但全球范圍看,也沒有一個特別好的范例或者成功的智慧城市經驗可以照搬到國內使用。
因此,劉多指出,“我國需要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發展道路。”
試點方案加緊制定中
另據了解,我國智慧城市相關政策和試點方案正在加緊研究制定中。工信部已授予揚州、常州試點智慧城市。住建部也正式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啟動試點城市的申報。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也在已經完成數字城市建設的城市中,選擇開展智慧城市的試點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