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網友在文章評論那里留言說不知道802.11g的AP能不能搭配802.11b的無線網卡使用,其實關于802.11b跟802.11g的兼容問題已經不是什么新話題了,不過既然大家有疑問,我們還是專門解答一下,順便就這個問題擴展開來,具體介紹一下目前的主流無線協議。
首先告訴心急的朋友,802.11b跟802.11g是兼容的,作為802.11b協議的升級,IEEE標準化委員會規定了802.11g協議必需跟802.11b相兼容,所以802.11b的無線產品是可以跟802.11g的產品同時工作的。
假如一個信號有效區域里面同時存在一個802.11b的AP和一個802.11g的AP,那么情況又是如何呢?
這個也不復雜,因為兩個AP可以看成是兩個子網,不管是使用802.11b還是使用802.11g的無線網卡肯定都可以同時檢測到這兩個AP,而要加入哪一個AP的子網,當然就是用戶自己選擇了。
好的,說完兼容的情況后,還有一些比較專業但是很實用的東西要講,有耐心的朋友不妨繼續看下去:
先來說說IEEE 802.11是怎么一回事,引用一段資料:1990年IEEE 802標準化委員會成立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標準工作組。該標準定義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MAC)規范。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征和調制,工作在 2.4000~2.4835GHz頻段。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局域網標準,主要用于難于布線的環境或移動環境中計算機的無線接入,由于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所以,業務主要被用于數據的存取。
而去年賣得如火如荼的Intel迅馳筆記本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就是一套性能較好同時比較省電的筆記本系統加上一塊無線網卡,那塊無線網卡使用的是 IEEE 802.11b協議,該協議是1999年9月被正式批準的,它規定了無線局域網工作頻段在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該標準是對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采用點對點模式和基本模式兩種運作模式,在數據傳輸速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11Mbps、5.5Mbps、2Mbps、 1Mbps的不同速率間自動切換,而且在2Mbps、1Mbps速率時與802.11兼容。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為協議。802.11b的設備價格非常低廉,所以經過Intel的煽風點火,這類產品很快就廣泛投入市場,并在許多實際工作場所得到應用。
當然,相信很多用戶都會抱怨,802.11b的速度實在太慢,11Mbps的速度換算成我們習慣的字節數量級只有1MB多/秒,而且這還是理論最大值,真正工作中最快大概也只有理論值的60%,也就是1MB都不到,這種速度上網就還可以,但是要進行內網大數據傳輸,肯定會活活氣死;另外, 802.11b協議的信號有效距離也不夠遠,20來米的距離只能在中小型公司內部使用,出不了廳堂。
是,代號為802.11g的協議應運而生,IEEE的802.11g標準是對流行的802.11b(即Wi-Fi標準)的提速(速度從 802.11b的11Mb/s提高到54Mb/s)。另外,在兼容性方面,IEEE也做了比較周到的考慮,802.11g接入點同時支持802.11b和 802.11g客戶設備。同樣,采用802.11g網卡的筆記本電腦也能訪問現有的802.11b接入點和新的802.11g接入點。
當然,還有一個同樣是54Mb/S的802.11a,不過由于它不跟802.11b以及802.11g兼容,同時價格也比較貴,估計已經沒有幾個人會去考慮它了。
我們可以從這么一個表上去比較幾種協議:
這里說明一下,信道數量是說一個有效的信號范圍內可以同時工作的AP數量,802.11b和802.11g都是只允許在一定范圍內最多同時布置3個AP,那么有些朋友會問,如果我有2個802.11b的和2個802.11g的一起使用行嗎--不行,在同一個信號范圍內,使用這兩個協議的AP加起來只能有3個。
另外,在實際的測試中,很多朋友會抱怨802.11g的產品實際的無線傳輸速度遠遠達不到標稱的54Mbps,覺得廠家又在欺騙大家感情,其實那是因為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有一半左右的帶寬被分組負載、校驗、幀位、錯誤恢復數據等信息占用,而且還要考慮信號強度和障礙物這些的影響,所以 802.11g的實際速度大概在20Mbp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