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逆風
新的一年并沒帶來新氣象,一條條裁員的消息讓牛年無論如何都牛不起來。微軟、愛立信、谷歌、摩托羅拉、索尼、聯想、松下、佳能等全球知名企業相繼在2009年1月拋出了裁員公告。據粗略統計,1月份全球的工作崗位差不多以每日兩萬個速度銳減。經濟形勢的下滑給高科技企業帶來的損傷正在持續惡化,如今誰也不敢斷言這次危機持續的時間將會是5年還是10年。
日系高科技企業全線遭遇困境,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元氣大傷的日本,再次不得不直面又一個嚴峻考驗:一直被日本引以為豪的高科技企業遭遇了全線潰敗。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當屬日立。日立預計2008財年的虧損將創紀錄地達到7000億日元(約合78億美元),該公司還宣布可能裁員7000人,以應對日本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近日公布的一份公司聲明中,日立將2008年的運營利潤下調了90%,降至400億日元。
這家業務涵蓋消費類電子、化學產品和重型機械的多元化企業,是僅次于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的日本第三大上市公司。日立公布的這個預計虧損數字,創下了自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以來,亞洲電子產品制造商預虧之最。緊隨其后的是NEC和東芝。這兩家公司預計虧損金額分別達到2900億日元(約合32億美元)和2800億日元(約合31億美元)。并宣布將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團內裁員兩萬余人,其中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各裁員1萬人以上。
這是NEC自2005年以來首次面臨虧損,業績預期由先前的凈利潤150億日元跌至巨額虧損。不得已,東芝CEO西田厚聰計劃2009財年削減3000億日元(約合33億美元)的成本。其中,將在陷于困境中的芯片及半導體業務部門削減4500名臨時合同工。
另外,索尼預計2008財年將虧損2600億日元(約合29億美元);松下預計將出現自2002財年以來的首次虧損,并已下決心要關閉馬來西亞等地的3家海外工廠。
持續輝煌了22年的美國英特爾公司
多米諾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