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讓大家給服務器配件的重要性排個名,估計很多人都是把CPU排在第一,接下來基本上也是主板內存這些,但是告訴大家一個統計數據:80%造成服務器癱瘓的故障都與服務器電源有關!這個數據看上去有點駭人聽聞,不過仔細想來也合情合理--因為服務器CPU、主板、內存、硬盤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從自大廠之手,一般的廠家根本沒有能力進行生產,所以這些產品的質量還是很有保證的,而電源則不同,生產服務器電源的廠家不計其數,各種產品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這就使得用戶在選購服務器電源時面臨很大的困擾,另外,由于服務器的工作特點,服務器電源也比臺式機電源有著更多的種類劃分并且采用了一些高端技術,所以對于如何選購服務器電源,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大家進行解釋:
服務器的標準:
服務器電源的標準分為ATX和SSI兩種,ATX標準使用較為普遍,在臺式機、工作站和低端服務器上一般都是使用ATX電源;而SSI標準是為了滿足服務器技術發展的需要而誕生生的,它可以適用于各種檔次的服務器。
ATX標準
ATX標準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它是Intel制定的計算機電源規范,輸出功率一般在125瓦~350瓦之間。ATX電源采用20Pin雙排長方形插座給主板供電,采用4Pin長方形插座為硬盤、光驅等設備供電;而隨著Pentium4的推出,ATX電源也新增了一個4Pin的12V處理器電源輸出端,以便對CPU提供更充足的供電能力。
SSI標準
SSI(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規范是Intel聯合一些主要的IA架構服務器生產商推出的新型服務器電源規范,它可以支持更大的功率,還可以支持電源冗余功能。SSI規范主要包括服務器電源規格、背板系統規格、服務器機箱系統規格和散熱系統規格,SSI電源采用24Pin+8Pin的供電插座,跟ATX的20Pin+4Pin模式是無法相互兼容的。
根據使用的環境和規模的不同,SSI規范又可以分為TPS、EPS、MPS、DPS四種子規范。
EPS規范(Entry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主要為單電源供電的中低端服務器設計,設計中秉承了ATX電源的基本規格,但在電性能指標上存在一些差異。它適用于額定功率在300瓦~400瓦的電源,獨立使用,不用于冗余方式。
TPS規范(Thin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適用于180瓦~275瓦的系統,具有PFC(功率因數校正)、自動負載電流分配功能。電源系統最多可以實現4組電源并聯冗余工作,由系統提供風扇散熱。TPS電源對熱插拔和電流均衡分配要求較高,它可用于N+1冗余工作,有冗余保護功能。
MPS規范(Midrange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這種電源被定義為針對4路以上CPU的高端服務器系統。MPS電源適用于額定功率在375瓦~450瓦的電源,可單獨使用,也可冗余使用。它具有PFC、自動負載電流分配等功能。
DPS規范(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電源是單48V直流電壓輸出的供電系統,提供的最小功率為800瓦,DPS電源采用二次供電方式,輸入交流電經過AC-DC轉換電路后輸出48V直流電,48VDC再經過DC-DC轉換電路輸出負載需要的+5V、+12V、+3.3V直流電。制定這一規范主要是為簡化電信用戶的供電方式,便于機房供電,使IA服務器電源與電信所采用的電源系統接軌。
不少讀者可能會疑惑,為什么要制定這么復雜的電源規范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為了滿足服務器工作的需要和保證服務器的正常運作。因為對于臺式機來說,采用的設備比較少,而較為強悍的服務器一般都會采用多路處理器、大容量內存、硬盤陣列,這些耗電大戶加起來需要的功率是非常可怕的,SSI標準對于這些大功率、高密度的應用更為適應;另外服務器原則上是不允許出現斷電關機的,而通過SSI的電源冗余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現在最常見的N+1冗余模式,有一個電源是專門用來應付意外情況的,一旦有一個電源出現故障,應急電源會自動頂上,這樣就保證了服務器的正常穩定運行。因此,大家在選擇電源時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考慮一下,究竟采用哪一種標準體系的產品。
電源技術指標:
要判斷一個CPU的性能如何,一般是看主頻、外頻、緩存容量等等,這些就是一個CPU的技術指標;而一款電源的優劣,也可以通過它的技術指標進行判斷:
認證標記:現在市售的電源一般有這么幾個主要的認證FCC、美國UR、國家強制認證3C認證和中國長城認證,3C認證和長城認證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其實它們都是非常嚴格的認證體系,對生產流程、電磁干擾、安全保護等項目有著全面的要求,通過長城認證的電源品質是很優秀的,對產品不熟悉的朋友不妨參考這些認證進行選購。
噪音和濾波:噪音就不用多說了,當然是越低越好;濾波是怎么回事呢?因為服務器電源是把交流電變壓轉換成直流電供應到計算機各個部分,而在交流直流轉換時得到的直流電并不是穩定的(電壓-時間線不水平),也就是說得出來的直流電電壓會有小幅的電壓值波動,所以需要通過繞線和濾波電容來使直流電壓平穩,濾波指標就是指這個直流電壓的平穩程度,濾波品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輸出直流電中交流分量的高低,也被稱為波紋系數,這個系數越小,對各個部件的安全平穩工作就越有利。
瞬間反應能力:當輸入電壓在瞬間發生較大的變化(在允許范圍之內),輸出的穩定電壓值恢復正常所用的時間,也是電源對異常情況的反應能力。
電壓保持時間:在PC系統中后備式的UPS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當電網突然停電,后備式的UPS會切換供電,不過這一般需要2-10ms切換時間(依UPS的具體性能而定),所以在此期間需要電源自身能夠靠儲能元件中存儲的電量維持短暫的供電,一般優質的電源的保持時間可以達12-18ms,確保UPS切換期間的正常供電。
電磁干擾:由于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所決定內部具有較強的電磁震蕩具有類似無線電波的對外輻射特性,如果不加以屏蔽可會對其他設備造成影響,所以國內對這種有害的輻射量也有嚴格的限定,抗電磁干擾要花費較大的成本,所以劣質電源都忽略此項指標。在國際上有FCC A和FCC B的標準,在國內也有國標A(工業級)和國標B級(家用電器級)標準,優質的電源都可以通過B級標準。
開機延時:這是一種新的概念,電源在接通之初到提供穩定的輸出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穩定周期,在這個周期中電壓的穩定度很難保證,所以電源設計者讓電源延時100ms-500ms,等電源穩定后再向電腦提供高質量的電源。
過壓保護:ATX電源較傳統AT電源多了3.3V電壓組,有的主板沒有穩壓組件直接用3.3V為主板部分設備供電,即便是具有穩壓裝置的線路,對輸入電壓也有上限,一旦電壓升高對被供電設備可能會造成嚴重不可逆的物理損傷。所以電源的過壓保護十分重要,防患于未然。
電源效率:電源效率就是物理上說的有效功率,它和電源設計線路有密切的關系,效率高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降低電源的自身功耗和發熱量。
電源壽命:一般電源壽命按照3-5年計算元件的可能失效周期,平均工作時間在80000-100000小時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