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思科公司利用其網真系統向全球宣布,升級Catalyst 6500和Catalyst 4500交換機新引擎,在Catalyst 6500推出了虛擬交換機技術。以這兩個新發布讓思科的園區網絡架構2.0(Campus communications Fabric 2.0簡稱CCF2.0)升級到一個新的高度。此次發布的新產品已經在海爾公司新的園區網上得到了應用。
思科對園區網和數據中心的設計思路有著相當的區別,園區網遵照的架構是CCF2.0,數據中心則是Data Center3.0,此次采訪中多次談到二者的不同(我將在我的blog里繼續探討這一問題)。思科的CCF2.0是一個針對新的應用趨勢提出的園區網構建架構。思科認為未來的企業網中將有更多的融合應用、視頻應用,特別是Web 2.0這樣的協作應用。未來的應用環境將對園區網絡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有網絡的高可管理性、網絡的高可用性和健壯性、網絡的安全性、高度融合的網絡,能夠提供充分的聯網。此次發布的新引擎和新技術就是針對這種需求。
最大亮點——虛擬交換技術VSS
思科此次發布的最大亮點是Catalyst 6500新引擎具備的VSS特性。
![]() |
圖:具有Vss功能的Catalyst 6500 |
VSS技術是利用萬兆鏈路將兩臺Catalyst 6500交換機構建成為一個虛擬的核心交換機,從而使性能提升一倍,達到1.44Tbps,降低延遲。在這個架構中一個專用的只傳輸控制信息的萬兆鏈路作為兩臺交換機的主控引擎的溝通通道,傳遞內部控制信息,這樣兩臺交換機就可以像一臺交換機一樣工作,共同處理路由、生成樹等2/3層控制信息,交換機保持同樣的轉發表,并且可以像管理一臺交換機那樣管理兩臺交換機。
過去,為了實現網絡的高可用性、高冗余,通常網絡的核心節點會采用雙機的方式,匯聚節點與核心節點連接的時候,一臺匯聚層交換機要分別有兩個上聯鏈路連接到兩臺冗余備份的核心交換機上,匯聚交換機的兩個冗余鏈路和核心交換機之間互聯的鏈路會形成一個三角形拓撲。采用二層連接時要使用生成樹協議避免環路的產生,且其中一個上聯鏈路將被生成樹協議阻塞,待主鏈路中斷后啟用。如果是三層情況則需要路由協議來避免環路的產生,通常情況仍舊會有一個鏈路被阻塞。如此的做法浪費了資源,且生成樹協議和路由協議在主鏈路中斷后需要進行重新計算,要有較長的收斂時間,而在三層上如果要實現負載均衡或者最優選路還要進行相應的優化和配置支持相對復雜。VSS實現之后,對于匯聚層交換機它只看到核心有一臺交換機,兩條鏈路可以視為某種意義上的鏈路捆綁,充分利用兩條鏈路,帶寬翻倍,一旦有鏈路中斷,會比生成樹協議更快的實現收斂。由于兩臺交換機如同一臺交換機工作,有統一的轉發表和路由表,交換機可以按照最佳的鏈路轉發數據包,也會降低網絡的延遲。
這一技術有些類似高性能的堆疊交換機,但是實施難度會更大,畢竟作為核心交換機,端口密度、功能更復雜,處理得路由環境更復雜,而且采用萬兆的光纜技術,還可以將距離相距更遠的交換機虛擬為一個交換機。在近四年前3Com也推出過類似的技術——XRN,但是只針對固定配置交換機,且那個時候的3Com只會做交換,路由的功底隨著Xbuilder系列賣給Extreme都忘記了。(相關技術,以及虛擬交換機的好處我將在我的Blog里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