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磁帶集中精力于數據中心和中小企業市場的中高端,在這以下的市場中的占有率在下降。磁盤入侵了磁帶的傳統備份和恢復領域,利用的是看起來像是磁帶庫的更快的磁盤陣列--虛擬帶庫(VTL)和基于磁盤的去重來降低所需的存儲量。最近,磁帶被很多企業用于訪問較少的應用。這一技術正在把自己定位于正在迅速增長的3層存儲市場,包括那些需要固定的內容和需要遵從法規而保留數據的要求。
磁帶仍是數據存儲架構的一部分,部分原因是它較低的每GB成本,降低運營成本和能源開銷。而且磁帶有額外的安全功能例如加密和WORM(一次寫多次讀),還有更長的介質壽命(某些情況中超過30年)。那些“磁帶已死”的說法忽略了這些。在2011年早些時候聽說Google承認從磁帶上恢復4萬個基于云的郵件賬戶時,我們發現磁帶的這些優勢即使在云時代仍然存在。
保護云中的數據
在考慮數據保護方法的時候,IT部門還需要考慮物理和邏輯數據保護。物理保護確保數據在磁盤、陣列或站點失效的時候數據受到保護。邏輯數據保護則保護數據不受最常見的數據丟失原因--機器或人為錯誤(數據損壞或意外刪除)的威脅。一個好的備份計劃可以同時提供兩種保護,這也是為什么好的備份如此昂貴的原因。
對云,你的云服務提供商很可能通過某種鏡像或者遠程復制來提供物理數據保護(針對磁盤失效、陣列失效、站點事故),而這已經計算在你支付的每GB價格中了。不過供應商沒有進行邏輯數據保護(人為或機器失誤),這是云的一個關鍵缺點。
在很多情況下,基于磁盤和磁帶的技術可以也應該一起使用來應對數據保護要求的廣泛性(參見表1:數據保護方法和級別)。同步遠程鏡像可能對你公司的最核心業務的數據和全站、近零數據丟失災難恢復來說很合適。磁盤備份則適合那些不那么關鍵、可以容忍一點數據丟失的數據,而磁帶備份通常適用于更不關鍵的數據或者是低成本地長期保留數據拷貝。
為什么要在云中保留磁帶?
多數公司都使用傳統的備份軟件,備份服務器軟件和備份客戶端軟件(處于數據存在的系統上)通信。數據被通過本地網絡(LAN)從客戶端傳送到存儲設備上,或者直接通過存儲網絡(SAN)直接從客戶端傳到存儲設備。
備份軟件獲取的數據可能是公司生產數據的完整拷貝(完全備份),或者只是自上次完全或者增量備份之后改變了的數據(增量和差異備份)。最佳實踐建議保留備份數據的多個副本--一套放在站外一套放在站內--而且保留它們一定的時間。備份可以首先直接做到磁帶或者磁盤上,然后在備份窗口之外再向磁帶上做一份拷貝。磁帶是有很好的保存時間的流行介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GB的投入和維護成本都迅速下降。磁帶有很好的擴展性,而且能提供真正的“隨需容量”,因為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才買磁帶,而不是像投入那些“旋轉介質”那樣一次性買來再一點一點地使用。磁帶還是低成本和可移動的,使得它成為開始使用云存儲或者轉移云存儲供應商時的一種理想的介質。磁帶校驗技術的進步使其成為一個恢復時的更可靠的媒介,而且磁帶是可以被搜索的。可能最重要的是,磁帶是一個非常好的多租戶平臺。它支持分區,加密并有很強壯的密鑰管理,所以它可以打消用戶對云存儲的最大的疑慮--安全和私密性。
但是備份到磁帶還有很多眾所周知的問題。如果磁帶保存在站外,獲取它可能會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因為備份通常是一個每天進行一次的操作,恢復時間點是上次備份進行的時間,所以可能會存在一個24小時的時間差。磁帶介質還可能由于種種的原因變得不可使用,例如暴露在磁場中,或者外殼受損。不良或不足的介質管理和驗證測試可能加劇這種情形。而且磁帶可能會丟失。但是數據仍然需要針對邏輯錯誤的保護,例如意外刪除和軟件錯誤。如表1所示磁帶可以提供所有的基本功能。除了它的缺點,由于對云安全的擔憂和今天的電力、空調和空間價格,要無視一個站外加密媒介上的擁有備份數據的拷貝帶來的長期價值,還是很難的。這就是為什么磁帶可能會在云中獲得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