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屏蔽系統的爭論已接近尾聲
屏蔽與非屏蔽之間的爭論因為應用的發展已趨于平靜,爭吵已經不再有意義,把焦點放在如何更好地滿足應用需求更為明智。在布線領域,關于屏蔽系統和非屏蔽系統的爭論自從屏蔽系統誕生時就開始了,一度越吵越兇,焦點在“屏蔽系統需要處處屏蔽,除線纜外,跳接面板、連接器信息口、配線架也一定要屏蔽,否則不如不屏蔽。”而要達到所謂的處處屏蔽,拋開產品本身不說,在當時對安裝也提出了高要求。
事實上,普遍認為,這種爭論一定程度上是兩大派系廠商在爭論:以美國廠商為主倡導非屏蔽系統;以歐洲廠商為主倡導屏蔽系統。其實關于屏蔽與非屏蔽系統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有一點要明確的是,認為TIA/EIA-568A標準(美國商務樓電信布線標準)偏向于非屏蔽,CENELEC EN50173標準(歐洲頒布的布線標準)偏向于屏蔽是錯誤的,因為無論在以上的標準還是在ISO/IEC 11801(國際布線標準)中,都對屏蔽和非屏蔽系統進行了同等介紹和規范。只不過由于消費觀念的區別,在歐洲屏蔽系統的應用多一些而已。 施耐德電氣的這一觀點與眾不同。但一種趨勢是,隨著廠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為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對于屏蔽和非屏蔽之間的爭論在逐漸淡化,主流廠商多數也都同時提供屏蔽系統和非屏蔽系統。
關于屏蔽系統和非屏蔽系統的爭論已經不再有意義,屏蔽系統已經成熟,安裝已經不再像想象中的那么復雜,越來越多的用戶對屏蔽系統存在著需求,我們應該更多地從產品和應用層面來看各自是如何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業界目前對屏蔽系統態度普遍比較積極,屏蔽系統較非屏蔽系統有更低的插入損耗、更好的串擾、ACR與回損性能和更好的一致性。
當信號以很高的頻率在線路中傳輸時,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將會因為外界電磁干擾和線纜自身的串擾產生大量的傳輸錯誤,從而降低系統的性能。屏蔽系統可以在電磁環境惡劣的條件下支持安全和高速的數據通信,更好地適應用戶高性能應用對網絡布線系統的要求,適應未來對網絡升級與擴展的要求。”泰科公司相關人員這樣看待屏蔽系統。事實上,大家對屏蔽系統普遍持肯定態度。看來,這場屏蔽系統和非屏蔽系統的爭論因為應用的發展已經發生了變化,意見漸漸趨于一致。
技術已不斷發展
從技術層面上講,屏蔽系統的發展一直在繼續,在未來,屏蔽系統是否會成為主流?不是不可能。
屏蔽系統是為了保證在有干擾環境下系統的傳輸性能。抗干擾性能包括兩個方面,即系統抵御外來電磁干擾的能力和系統本身向外發射電磁干擾的能力。對于后者,歐洲通過了電磁兼容性測試標準EMC規范,目前主流的產品都能達到這一規范,所以在通常的環境下,屏蔽系統主要是為前者而采用。
實現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連接硬件外層包上金屬屏蔽層以濾除不必要的電磁波。隨著應用需求的深入,屏蔽系統自身也在向前發展,一方面是與綜合布線系統整體的發展相統一,即屏蔽系統也走過了5類、超5類(100MHz)、6類(250MHz)甚至到了7類(600MHz)。
另一方面,從屏蔽系統本身的技術方面講,屏蔽系統目前已經有三種屏蔽方式: FTP、S-FTP和PiMF。PiMF 可以稱為“獨立式”屏蔽方式(即一條線纜中的每一線對都單獨采用屏蔽層屏蔽,然后把所有的線對統一用屏蔽層再進行屏蔽),它的各項性能指標都高于其他兩種屏蔽方式。
未來新興的高帶寬服務以及更高速以太網標準的采納,使得語音、數據以及視頻網絡越來越多地整合到基礎線路上來,對于網絡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高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獨立式”屏蔽方式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應用。
隨著布線的發展,目前大多數用戶選擇了超5類系統,并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6類。隨著視頻應用的開展,對帶寬要求越來越高,當千兆到桌面普及的時候,7類系統自然會受到用戶的青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傳輸性能的要求,7類系統必然是屏蔽系統,這是否就意味著,在未來,屏蔽系統會成為布線中的主流?
事實上,在談到7類系統的時候,自然就有“光纖會逐漸取代屏蔽系統嗎?”這樣的疑問,雖然光纖較銅纜在性能等方面有優勢,采用光纜布線的網絡屏蔽效果最好,而且可以得到極高的帶寬和傳輸速率,但是光纖較為昂貴的價格以及對于工程安裝的高要求是用戶在選擇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目前很多廠家推出的7類布線系統的安裝成本接近于多模光纖的成本,但光纖網絡設備比銅纜網絡設備的成本高出很多,這就決定了如果從整體價錢上比較,采用光纖會比銅纜貴出很多。因此,如果價格高的因素仍然存在,光纖取代屏蔽系統就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原文鏈接:http://network.51cto.com/art/201105/261464.htm